内容详情
善育英才 勤成伟业
■马凌军
泗洪育才实验学校的学生们充满自信地行走在校园里
泗洪育才实验学校自2003年建校以来,秉承“善育英才,勤成伟业”的办学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围绕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逐渐打造出具有区域特色的“育才”教育新品牌。
人们走进校园,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花园式学校,里面有悠悠竹林、曲桥流水、假山喷泉、亭榭长廊……学生徜徉在书香校园、成长乐园、人文花园中,自由自在地蓬勃成长。
高品位环境:
润物无声爱无痕
学校汲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秉承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打造了特色鲜明的“陶文化”,弦歌不辍,雅乐延传,力求润物无声、育人无痕。
打造意蕴深厚的“三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学校主要景点以“三”为文化符号:“三环桥”取意于陶行知先生创建的育才学校的“三环”校徽,即“学校、国家、宇宙”三位一体,以“爱满天下”的胸怀“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三余亭”旨在告诫学生读书贵有“三余”功(“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为学者,必须勤勉不辍,方能进步;“三分桥”和王羲之雕像毗邻,以典故“入木三分”教育学生习字当求笔力苍劲,研究学问要鞭辟入里。
建设主题鲜明的“四园”。学校一步一风景,一园一主题。“翰墨园”的曲径、银桥、碧水、红枫与文化名人塑像浑然一体;“陶园”内有假山翠竹,小桥流水,景色宜人;“百果园”内枇杷、杮子、樱桃、石榴、香梨等百果飘香;“百花园”内梅花、桃花、迎春花、樱花、桂花、海棠花万紫千红;“红文化长廊”细述黄继光、董存瑞等英雄人物的感人故事,延续红色血脉。于曲径亭榭之中,听琅琅书声,闻悠悠鸟啼,赏鱼戏莲叶,校园无处不风景。这里是校园,也是花园、果园、乐园,更是足以影响孩子一生的“巴学园”。
高质量管理:
立德树人厚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学校以“面向全体,以人为本,培养人格健全、素质全面,具有民族精神、世界情怀,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中国人”为育人目标,坚持把立德树人贯穿于学科体系、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全过程。
建制度立规矩,构建成长之基。良好的文明行为和学习习惯是在遵规守纪中逐步形成的。青少年是养成好习惯的关键期,因此,学校充分发挥九年一贯制的办学优势,以“教孩子九年,想孩子一生”为育人理念,科学制定了一套富有梯度、螺旋上升的管理制度,并将其汇编成《泗洪育才实验学校制度汇编》《泗洪育才实验学校常规管理细则》等管理规范。从今年开始,学校还创造性地推进学生宿舍“6S”、食堂“7S”标准管理模式,率先打造了有特色、有内涵的一流食宿环境。
强理想重五育,践行成长之道。学校小学部秉承斯霞“童心母爱”的教育理念,坚守“让学生快乐成长,教师幸福工作,学校和谐发展,打造育才巴学园”的教育理想,力争让每一名学生成为“能写会画、能诵会唱、能仿会造、能学会玩”博雅知趣的小能人。初中部坚持“五育并举”,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尊重个性差异;依据学情变化,打造生本课堂;以“自主体验,合作探究,踊跃展示”作为教研课改新路径,积极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高素质队伍:
品牌发展压舱石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好教师成就好学校。学校始终把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作为推动学校优质发展、打造办学品牌的第一要素,重点实施了“四大”工程。
师德塑造工程。学校把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作为教师队伍素质提升的第一标准,全面落实三项制度——政治学习制度、奖惩激励制度、量化考评制度,让师德师风建设制度化;重点推进“五大突破”,即师德师风宣传领域、监督机制、建设标准、长效机制、学习渠道有突破,培养全体教职工“立师德、正师风、强师能”的信念。
课堂增效工程。学校聚焦课堂建设,坚持严把“五关”,上好“五课”,推进“四好”——每学期学校坚持把好课堂教学“听、说、做、评、选”五关;精心组织新教师亮相课、组内公开课、骨干教师示范课、师徒同课异构课、教学研讨课“五课”;鼓励教师围绕“美好校园”建设,推进“好课堂、好作业、好教研、好活动”,提质增效。
科研强师工程。学校把课题研究作为促进教师快速成长的有效路径,全面开展卷入式研究,打造学习共同体。学校还与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上海静安小学、常州局前街小学等名校先后形成联盟,加入全国小学协作体智创组织,外派教师跟岗学习,参与各项教研活动、教育论坛。在教师发展规划、开展活动、发展评价等方面,尊重差异性,分类实施,分层推进,促进教师梯次成长。目前,学校拥有特级教师5人,市、县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100余人。
导师引领工程。学校从校内外聘请一批名特优教师作为导师,与青年教师进行结对,一对一帮扶。学校还实行全方位捆绑式考核,即师徒捆绑,促新老教师共同成长;班级捆绑,让教师人人都是参与者;学科捆绑,让年级教育智慧最大化。经过多年来的实践,捆绑式考核改变了过去教师保守、封闭的工作状态,形成开放、和谐、浓郁的教研氛围,一个个优秀的学术团队在互助中拔节,在竞争中壮大。
高品质课程:
多元发展新路径
在“五育并举、综合育人”的教育背景下,学校以国家课程为基础,通过“1+3+X”校本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生核心素养。其中“1”是基础,即国家课程;“3”是提升,即传统游戏、经典阅读、民族艺术三大校本课程;“X”是拓展,即三大仪式、节日活动、社团活动、四季课程、心理健康、文明礼仪等特色课程或活动。学校多元化的高品质课程得到广大师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其中最受学生欢迎的莫过于“苏北传统儿童游戏”课程。
2010年,学校的“苏北传统儿童游艺活动的开发与实践研究”被江苏省规划办批准为省重点课题。学校研究团队将汇总后精选出的游戏分成“走跑·跳跃”“角力·对抗”“娱乐·表演”“手工·杂艺”4个单元,每个游戏分6部分呈现:一是游戏概说,简要介绍游戏的起源、发展、价值、意义等;二是游戏准备,列出游戏所需材料、器具及其他准备工作;三是游戏玩法,具体介绍游戏的传统玩法及创新玩法;四是游戏规则,介绍玩游戏时大家必须共同遵守的条例和章程;五是注意事项,特别强调安全方面的要求;六是游戏作文,每个游戏各附一两篇小学生游戏作文或教师下水文。在此基础上,学校建立了儿童传统游戏资源库,并编制《那些年,我们一起玩过的游戏》校本教材,供全校使用。这些具有区域教育特色的儿童游戏课程,通过学科的互联、玩法的创新、兴趣的普及,在玩与学中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智慧的窗。
学校还以聚焦生命、生存、生活的“三生教育”为抓手,打造影响学生一生的德育课程新品牌。其中“生命课程”从“饮食安全”“交通安全”“校园欺凌”“儿童性侵防范”“防溺水”等方面入手,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保持健康心态。“生存课程”通过组织军训、素质拓展训练等,实施生存教育,培养学生坚强意志,提高耐挫能力。“生活课程”则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功能和优势,开展“智慧家长进课堂”、餐饮文化节、宿舍文化节等活动,将新时代的文明实践落到实处。
“芳菲桃李春成海,孔孟才华凤集桐。”展望未来,泗洪育才实验学校正以务实求真的办学风格向着“管理实、教学活、质量高、特色明”的办学目标稳步前行。
(作者系泗洪育才实验学校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