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贤思齐 日有所进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见贤思齐 日有所进

■王学其

南京市成贤街小学创建于1952年,坐落于太平北路珍珠河畔,比邻明代国子监所在地。学校秉承传统与地域之文化根脉,坚守“人有其贤,人人成贤”的教育理念,营造“读贤书、立贤德、成贤人”的优良校风,追求“见贤思齐,日有所进”的务实学风,以“成贤”为办学目标,在探索“思贤”“见贤”“引贤”的实践中,由内而外的“贤”味儿愈发浓郁,一路芬芳。

思贤——探寻“贤文化” 的独特路径

围绕“成贤”,学校凝练出独具“成贤”韵味的“贤”课程。既有因生定制的“峰岭”,也有人人触地的“平原”,既能张扬儿童个性,又能激发儿童潜能。

“峰岭课程”——人有其贤。学校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形成了“京韵悠悠”“活力篮球”“跨界阅读”“研创工坊”四大“峰岭课程”。“京韵悠悠”即学校的京剧课程。作为南京市少儿戏曲教育基地,学校提出“唱出中国腔,彰显民族魂”的口号,以课堂教学为中心,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将“锣鼓铿锵,京韵悠扬”有机渗透到日常教学中。“跨界阅读”力求让学生通过主动思考,掌握阅读的方法,通过获取信息,拓展知识的宽度;通过构建框架,“垫高”文化的底蕴;通过实践应用,提升学习的能力,以此打破阅读的学科界限,让阅读为儿童发展服务。“研创工坊”以新工匠课程解放儿童,以“新实践任务”催生“更新颖的学习”,以“更到位的课堂”收获“更优质的发展”,培养主动精神、创新思维、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兼备的创新型人才。

“平原课程”——人人成贤。学校的每位教师根据自己的特色专长开设了惠及全体学生的“平原课程”。缤纷糖画、百变泥塑、创意草编、乐韵长笛、趣味编程、手绘漫画、空竹艺术……成小的“贤师”打破学习的边界,带着学生走进令人心动的多彩课堂。每周五的缤纷社团——贤娃科学院、贤娃艺术团、贤娃兴趣社、贤娃体验营等,突出兴趣的引领,强调学生选课的自主性,也尊重个体的差异,创新课邀人的选拔方法。

见贤——发掘“贤文化”的专属标识

“见贤”亦谓“现贤”,学校的每一个角落,教学的每一个瞬间,总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钻研“贤课堂”,成就“贤教师”,发现“贤儿童”。

“贤课堂”:“有意义”“有意思”“有意境”。在“贤”课程的引领下,学校研究课堂教学的“核心”“重心”和“童心”,追求“有意义”“有意思”和“有意境”三重境界。“有意义”要求教师抓住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基础框架,关注学科核心素养、跨学科融合等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有意思”要求教师着力创造符合儿童趣味的学习手段和策略,使学生听得认真、学得快乐;“有意境”要求教师善于营造有趣的课堂氛围,将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场所等融为一体,教学相长,思行合一,自然入境。

“贤教师”:“赢口碑”“夺奖杯”“成宝贝”。在学校,教师们有着属于自己的句子——“赢口碑”“夺奖杯”“成宝贝”。这三句话不仅作为标语挂在校园里,更是一种文化烙印在每位教师的心中。每一位教师都极力打造独具特色的个人品牌课程,散发出对专业不断追求的渴望,让校园充满“见贤思齐,日有所进”的良性氛围。

“贤学生”:“会学”“慧玩”“惠爱”。学校的学生身上,带着一种特殊的气质——“会学”“慧玩”“惠爱”。会学是孩子的首要任务,写字比赛、征文竞赛、英语风采大赛……每项学习比赛,都能汇聚不同水平层面的儿童,让他们拥有一方绽放光芒的舞台。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学生带着一颗童心,与同伴一起“慧玩”,不知不觉地在沉浸式学习中促进了思维的发展。若要问学生们最爱什么?莫过于每周“撷英台”上一场场精彩纷呈的“成贤达人秀”了。吉他男孩袁宇豪、京剧名角汤诗宸、折纸男孩夏岩情、魔方达人王安祺……学生们在“见贤思齐”的氛围中展示出内心本真。

引贤——滋养“贤文化”的不竭源泉

引贤,就是挖掘、引荐优秀、合适的资源,丰富学校资源库。在家校共育中,学校让有“才智”的家长踏进学校的大课堂,牵着“贤娃”看世界;让有“理智”的家长协助学校管理,担任家校委员会代表,参与学校各类重大事件的讨论、表决等工作;让有“情智”的家长参与策划学校的大型活动,特别是仪式感满满的节日活动。此外,学校还开发社区资源、教育基地资源、网络数字资源、国际研学资源等多方资源,在多管齐下中培养儿童的眼界、智识,不断提升学校整合资源和创新资源的能力。

漫漫成贤路,殷殷桃李情。一批批走出去的“贤娃”们,如今在各个领域绽放光彩,他们当中有中国男排功勋队员,有润扬大桥、泰州大桥的工程设计师,有外交部翻译,有驰骋蓝天的歼20飞行员……每当这些成贤学子回到母校,面对新一批的“贤娃”们时,就会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娓娓道来,让“贤”文化在传承中生生不息。

(作者系南京市成贤街小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