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溧阳西平小学:寻找学校影响力提升的支点
■吴勇
“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撬动整个地球。”这是古希腊哲学家阿基米德的一句名言。那么学校影响力提升的支点是什么呢?我们或许可以从溧阳市西平小学的“光韵文化”中找到答案。
西平小学1998年由原和平街小学和西门街小学合并而成,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省级实验小学。这所既有厚重文化传统又普通平和的农村小学,将着力点置于学校文化的建设上,从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中寻求突破和超越。
在寻求支点中唤醒文化自觉
西平小学致力于探寻幸福的儿童世界,寻找到一个落脚点,即幸福的人一定是温暖的人,“温暖文化”应运而生。该校校长葛跃东上任后,深感建设学校文化必须要有“文化自觉”,即要“走向生命自觉”。他把“教育即照亮”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将西平小学的文化符号定位于“光韵”二字。
“光韵文化”很有魅力,永远是一种追求和朝向。事实上,“光韵文化”(或曰“光韵精神”)在西平人的日常行动中早已根深蒂固。在2018年,学校就成功申报常州市基础教育学校品质提升建设项目暨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儿童现场教学的实践建构”,以革新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多样化发展、培养问题解决能力、自觉实践能力为出发点,以“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为指导,搭建了学校现场教学框架。
在西平小学,“光韵”不是一种标签,而是一以贯之的行动,是一种文化自觉,是一种对教育本质的深刻认识和对教育责任的主动担当。
在聚焦支点中增添文化自信
每一个人都是一道光,每一道光都有无限韵。葛跃东认为,人与人的连接、光与光的交汇、韵与韵的融合,将汇聚更多的能量、成就更大的追求。基于此,西平小学确立了独具个性的校训:“逐光暖行”,并致力于实践“创造一个人人发光的意义世界”的办学愿景。
前不久,该校顺利通过了常州市“新优质学校”现场评估,其要诀不是拨快了时钟,而是找到了心中的罗盘。聚焦“光韵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在光韵中超越,正是“光韵文化”平添了学校发展的信心、决心和恒心。
在夯实支点中实现文化自强
“光韵”是富有文化精神和哲学意味的用语。“光韵文化”建设的宗旨是把童心、童真、童趣引导出来,把学习的内在规律揭示出来,把学生内在的生命、美好的情思发掘出来。
营造“光韵”环境。学校整体设计营造以“光韵”为核心的环境氛围,使校园里的一花一草、墙壁长廊都成为课程资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校园文化“一二三四”——一路,即彩虹路;二墙,即二十四德墙、运动文化墙;三廊,即西平长廊、科技长廊、校园长廊;四苑,即松苑、桂苑、德苑、星苑。在教学环境的建设上,不仅将教室建为种植园、展览馆、小书房、博物馆、资源库,为教学提供生动鲜活的学习素材和“现场”,而且布置“台阶语”“温馨言”和开放式校史长廊。校园里还开设了科技室、种植园、小厨房、创意美术室等16个实验室,打造了充盈儿童笑声的精神家园、学习乐园、生活雅园。
塑造“追光”教师。教师代表着理想之光、信念之光,教师的工作则是用理想信念引导学生追光。西平小学把“爱校如家、兢兢业业,爱生如子、诲人不倦”作为教师师德建设的主旋律,每年启动“感动校园教师评选”,目前已有48名教师成功入选。
锻造“阳光”儿童。“光韵文化”中,儿童是“光韵”的中心点、出发点和落脚点。西平小学围绕“阳光儿童”这一中心明确了“红扑扑、亮闪闪、活泼泼”三个关键词,尝试从“阳光身心、美好品德、自由个性、创新实践”几个维度,重点锻造“七彩之星”(守法之星、文明之星、仁爱之星、好学之星、实践之星、科技之星和艺体之星)阳光儿童。学校开展的“七彩”育人活动,在溧阳市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其中常态化养成教育、系列化主题教育、特色化民俗教育、小太阳研究和向日葵校园社团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
“光韵文化”是西平小学影响力不断提升的一个支点,学校以文化人,让每一个人都光彩照人。
(作者系新教育教师成长学院院长、苏派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