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微笑着 健康着 进步着
■盐城市新洋实验小学 王琴玉
盐城市新洋实验小学坐落在盐城市区北部,这里过去曾被人戏称为教育的“北大荒”。经过几年的奋斗,学校从“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正是有着这样一群默默奉献的教育“拓荒者”,我们的“双减”工作才能做到启动迅速、措施多样、形式丰富、成效初显。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明确十个确保的“双减”目标。“双减”工作启动以来,学校党总支高度重视,多次组织全体党员、教师学习讨论,明确提出“双减”工作的“十个确保”任务清单,即:确保每一个党员教师都成为“双减”政策的模范执行者;确保教育公平公正在学校教育层面真正得到落实,下要保底,上不封顶,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确保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都能得到充分发展;确保学生的书包不回家,让孩子们不背书包走出校门的挺拔身影成为学校最动人的风景;确保课堂每一分每一秒都不浪费;确保学生每天体育活动不少于1个半小时;确保教学任务不转嫁给家长、社会;确保每一次考试的分数都成为孩子们的隐私;确保每个家长的教育困惑和需求都能得到及时辅导和帮助,把课后服务的对象从学生延展到家长;确保每个师生和家长都能享受到“双减”政策红利。
二是打造丰富课程,努力增加校园生活对学生的吸引力。确保“双减”政策落地生效,关键在于丰富校园生活、丰富学校课程,让教学真正回归到学校主渠道、主阵地。我们让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参与者和建设者,孩子们自选主题,自组团队,自我实践,自我表达,自我评价。我们设置了主题为“在新洋实小可以做的101件小事”的课程呈现专区,并进行国家课程+“双减”主题特色课程、“双减”融合课程、“双减”体察课程的“1+N”课程建设的探索。在正常开设的26门校本课程基础上,重点打造讲述、围棋和家政课3门校本必修课程。在112个社团基础上,重点建设管乐队、棒球队、合唱队3个特色社团。目前,我校班班有合唱队,棒球队和管乐队已形成多级梯队。
三是为团队赋能,全力打造一专多能的“双减”践行者。“双减”工作对教师团队提出了新要求。学校在传统“青蓝工程”师带徒和名师工作室的基础上,探索建立由教师自发成立的专业发展互助小组。每个小组由一名较为资深的领衔教师和若干名青年教师组成。青年教师和领衔教师相互学习、切磋、借鉴,力求在经验分享、伙伴同行中共同成长。
我校还采取两种各有侧重、梯度鲜明的方式,培养一专多能型教师。一种方式是“爱好变专长”,鼓励教师自我提升,将已有爱好发展为特长;另一种方式是“项目成专长”,支持教师选取感兴趣的项目,自主申报组成项目组,学校协调社会资源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目前,我校已有86名教师通过这两种培养方式,承担各类社团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工作,为学校高品质发展、高起点定位、高水准运作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四是推动家校共育,把立德树人的触角延伸到每个家庭。“双减”是否会降低教育质量,是家长最大的担心。我们首先帮助家长认识到,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教育质量,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质量,是孩子个性发展、爱好发展、特长发展的质量。其次,我们让家长明白,“双减”不仅仅是减少作业量、课后辅导和考试次数,而是在教育思想、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层面进行的一场深刻而系统的变革。全面实施“双减”,能够有效、全面地提高育人质量。为此,我们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家校沟通协作。
丰富家校合作内容。我们在多个方面加强与家长的互动合作,例如,为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我们要求孩子们自己整理房间、整理生活用品、整理学习环境,学校建立飞行检查机制,随机查看孩子的整理现场和生活环境,同时让家长上传现场整理图片,每周评比“整理之星”。设立家校共育研究咨询中心。为更好地解决“双减”之后家长的教育困惑,我校新设立家校共育研究咨询中心,主要为家长们提供教育教学咨询、协助家长制订孩子的个体成长规划、进行教育个案分析和追踪研究,为提高家庭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提供专业化支撑。开发家长互动课程。我校组织开展妈妈读书会、爸爸运动队、家长护校队、家校沙龙等,引导每位家长成为教育合伙人、成长共同体,推动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协调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