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智慧”助力“神舟”再会“天和”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南航智慧”助力“神舟”再会“天和”

本报讯(通讯员 王伟 王雨竹 见习记者 阿妮尔)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82秒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本次任务中,众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师生、校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此次发射,3名航天员将进入空间站生活6个月,航天员执行任务期间,健康和安全是载人航天探索任务的核心问题。为此,南航大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丰俊东领衔的核技术与航天医学工程课题组聚焦航天特因环境(辐射、辐射失重复合效应)对航天员脑和视觉的影响研究,建立天基检测指标体系,利用空间站人系统研究机柜,分析辐射、辐射失重复合效应对人体脑组织、脑功能等的影响,评估空间站环境下航天员的健康状态,为航天员健康保障提供技术支持。

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顺利完成入轨状态设置,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为了减少航天器在对接过程中产生的震动和撞击,对接机构内部采用电磁阻尼器消耗对接能量。南航大航天学院副教授王小涛团队研发了一套电磁阻尼器高低温测试系统,测试空间环境下电磁阻尼器的阻尼特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目前,该系统已应用到包括神舟十三号飞船在内的多个神舟系列飞船任务中。

此外,在空间站建设方面,航空学院教授文浩、姚卫星、王志瑾分别带领团队围绕“空间结构在轨自主组装的动态控制”“空间站伸展机构疲劳评估与试验验证”“空间站柔性太阳翼设计”等课题进行技术攻关。南航大自动化学院教授吴红飞团队,南航大机电学院教授田威团队,航天学院教授陈金宝团队、副教授陈传志团队等,均为空间站核心舱的顺利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