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时代新人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加快思政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时代新人

■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刘焕明

习近平总书记给淮安市新安小学少先队员们的重要回信,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遵从回信的根本精神“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笔者认为,建设一支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思政教师队伍,是具有基础性和优先性的育人工作。为此,从政治觉悟、理论认同和社会服务等多重路径加快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是当前重要的实践课题和时代重任。

以政治学习提升政治觉悟

思想政治教师肩负着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使命。一方面应充分发挥思政教师作为党员教师所具有的先进性的优势,以政治学习提升政治觉悟。要关注和学习国家新的重大理论、重大战略、重要决策,善于分析和研判国际国内新形势,深化马克思主义思想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学习,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独特优势,通过个人自学与集中学习结合、集体交流和个别谈心结合、线上线下结合,开展涵盖党校培训、主题党课、政策咨询等多形式、多层次的政治学习活动,将第一时间学习到的党的最新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另一方面,应积极探索政治学习与教书育人业务工作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切实提升思政教师教书育人的政治自觉。探索更有效的思政教育路径和教育方法,及时完善和更新自己的思政课教学内容。在贴近生活与时事的基础上,保持思想性、政治性、理论性,引导学生关注国家热点问题,把握社会主流,积极关切民生,主动扛起时代担当,把青春梦想融入伟大中国梦的广阔社会实践之中。

以理论认同推进业务工作

我们党的奋斗史就是一部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依靠理论学习走向成功的历史。铸魂育人、立德树人、思想引领,理论先行。学习掌握、消化吸收思想政治理论的最新观点、最新论断,始终站在理论前沿、思想潮头,将学习与思考、勤学与善思结合,用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是思政教师做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前提。思政教师要始终坚守“铸魂育人、立德树人”初心,坚守理论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已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注重将思想政治理论学习融入日常、抓在平常,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思政教师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把理论学习作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落实“学得最及时、学得最深入、学得最持久”的理论学习要求,树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工作目标,不断创新学习形式,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统一,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推动理论学习与行为内化相统一。同时,在日常教育教学中,要通过学院和教研室组织的集体备课活动,加强交流与互动,建立教师个人学习和教研室集体备课相融合、相促进的学习备课机制。思政教师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主业,要利用集体备课会、经验交流会和老教师带新教师等途径,提升教学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分享教学经验,切实将理论认同化作思政教学业务能力。

理论研究与社会服务相结合

政治觉悟、理论认同和具体的社会服务实践密切相关,建设一支优秀的思政教师队伍需要将理论研究和社会服务相结合。一方面,思政教师的理论研究只有进入社会服务才能真正得到检验和落实,实现真正的思想政治理论效应。要坚持扎根中国大地作思想理论研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理论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立足学校的理论研究,走向社会,实现校内校外联动,实现理论和实践结合。主动走出校门,积极服务地方政府、高校和社会。将理论宣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撰写高质量调研报告,为相关部门提供政策咨询,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同时,注重理论研究成果的宣传和推广,将相关理论宣讲资源“搬”到网上,把理论宣讲与社会舆论结合起来,增强理论宣讲的普及性和影响力。另一方面,思政理论的创新和发展离不开具体时代的社会服务。通过服务地方政府的决策咨询和宣讲,及时收集和反馈受众信息,科学评估思政理论决策和宣讲效果,不断调整内容,创新方法,进一步扩大思政理论辐射力和影响力。同时,要不断深化服务意识,提升个人政治素养、理论素养和道德素养,以尽职忘我、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更好地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