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责任与担当筑起一道道“防疫墙”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抗击疫情,我省师生志愿者在行动——

用责任与担当筑起一道道“防疫墙”

■本报记者王琼见习记者 王小亮 阿妮尔

摘下防护面罩的王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核酸检测现场

工作中的徐馨雅

高欣(左二)在南昌路小学检测点

生活中,他们是平凡的教育工作者和求学者;穿上防护服,他们化身为一座城市的守护神。此次新一轮疫情发生以来,我省师生志愿者积极加入抗击疫情的阻击战中,不约而同选择舍小家为大家,只为一个目标——打赢疫情防控这场硬仗。

在每一件被包裹着的防护服里,在每一滴流淌的汗水中,都有着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师生们用责任与担当,为疫情中的城市筑起一道道安全“防疫墙”。

满是印痕的脸,让人泪目

“妈妈,在爸爸朋友圈里看到你脱去防疫服后脸上满是勒痕的照片,我真的很心疼,您和其他志愿者们一定要注意安全。”8月2日凌晨2点多,从核酸检测现场回到家后,听到女儿用丈夫手机给自己的微信留言,扬州市东关小学副校长王卉很感动。她还不知道,她和同事们的一组照片,让朋友圈的很多人泪目。照片中,王卉和同事们的脸上被防护面罩勒得满是印痕,但笑容依旧。

自扬州市启动全员核酸检测工作后,东关小学30多名教师志愿者在王卉带领下奔赴核酸检测点,穿上厚重的防护服、戴上护目镜,与采样的医务工作人员一起为居民开展检测。“我们主要负责信息录入,除了手机扫码,还要对老人和孩子进行身份证或户口本登记。”王卉说,扫码登记核酸检测试管后,志愿者们还要进行试管封箱。“说实话,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场面,心里还是有点犯怵的,但这么多检测任务总归要有人做,我们肯定要第一时间站出来。”

连续高温,厚厚的防护服很快就被汗水浸湿了,密不透风的医用口罩闷得人喘不过气,但参与的教师们一边互相鼓励,一边继续坚守。为了减少上厕所的频率,他们一连几个小时尽量不喝水,对不熟悉检测流程的老年人则耐心讲解,一天下来,嗓子全哑了。

白衣为甲,护好一校人

9天时间里完成2个校区3轮全员核酸检测——面对“卷土重来”的疫情考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医务人员交出这样的答卷。

从7月21日开始,南航大校医院内科主任饶健就加入学校防疫队伍。穿上防护服,一轮核酸检测一般要忙14个小时。饶健记得很清楚,南航大师生第一轮检测工作完成时已是凌晨1点17分;清晨6点,他和11名同事组建的临时队伍又投入到新一轮核酸检测中。脱下防护服,微信群中还有上百名正在隔离的师生的许多疑问等待解答。“有些身在隔离区的孩子比较焦虑,见面会让他们更安心。”为便于和隔离师生直接交流,完成核酸检测任务的饶健有时待在隔离区久久才离去。

这个暑假,南航大校医院医生田晓云本想同家人出游,但7月21日凌晨2点多接到电话,她的第一反应是“我上!”“飞速登记信息,一遍遍解答疑问,穿上防护服就要连着工作好久,只觉得拧试剂瓶越来越费劲了。”在高温下连续工作数小时后,田晓云逐渐体力不支。片刻休息后,她又回到队伍中,“再坚持一下”成了这些天她对自己最常说的话。

“为了尽可能多测些人,穿好防护服后基本不喝水、不活动。”南航大校医院护士长李宇告诉记者,疫情之下,高强度工作已成为校医院医护人员的常态。换班休息时,李宇依旧关注着现场医护人员和防护物资动态,及时补给,直到最后一人采样结束,高度集中的注意力才得以“卸防”。“抗疫精神大家都铭记在心,如今身临其境,我们每个人都要在各自岗位上诠释这种精神。”

你养育我,我守护你

高欣是南京盲人学校一名党员教师。自疫情发生后,她毅然选择加入到核酸检测志愿者队伍中。

7月25日,南京市第二轮全员核酸检测开始。一大早,高欣把3岁的孩子交给丈夫,来到南京市南昌路小学核酸检测点。“只有真正体验过,才能知道医务工作者的不容易。”高欣说,穿上防护服就好像进了蒸笼,短短5分钟,身上就被汗水包裹了。高欣的工作是录入和登记前来检测的居民信息。社区老人居多,为了预防中暑,高欣和其他教师志愿者配合默契,轮换登记。贴试管条码、登记身份信息、核对人员数目……行云流水的操作下,一早上就录入500多个信息。

7月28日,南京市开始第三轮核酸检测。志愿者群里发布招募通知后,高欣决定再次参与。当天是工作日,丈夫上班,她只能将孩子交给年迈的母亲。作为一名老党员,母亲十分支持女儿:“你尽管去,我来照顾孩子。”听到这句话,高欣感动地流下泪水。

两次志愿者经历,高欣把其中的酸甜苦辣都写进日记:“作为子女、母亲、老师、党员,我深爱着我的国家、人民,还有生我养我的城市。南京养育了我,如今,换我守护你!”

只要疫情在,我就一直在

早上7点,匆匆吃完早饭,徐馨雅来到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街道双桥新村社区,开始一天的志愿工作,她要为社区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开7天健康码证明,要做好“黄码”转“绿码”人员信息登记,核酸检测点人手不够的话,她还要随时顶上去。这是徐馨雅一周以来每天都在做的事情。

徐馨雅是徐州生物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0级食品药品学院药剂学专业学生,家住南京市秦淮区。自7月20日疫情发生后,徐馨雅就一直在关注。面对不断增加的确诊人数、愈发严峻的防疫形势,徐馨雅决定报名做志愿者。尽管父母担心,但她依然坚持:“作为青年人,我要挺身而出,为抗疫出一份力。”

7月26日是徐馨雅志愿服务的第一天,受台风“烟花”影响,当天南京风雨交加,一件红色志愿马甲、一件一次性雨衣,徐馨雅在南京市海英小学核酸检测点维持秩序、做好登记。“一天下来,从头发丝湿到脚底板。”恶劣天气增加了工作难度,“但听到‘辛苦了’‘谢谢了’,我觉得一切都值得。”徐馨雅告诉记者。

连日来,无论暴雨倾盆还是烈日暴晒,徐馨雅一直坚守在志愿服务岗位上。“我可能无法成为伟大的人,但我可以心怀伟大的爱去做细微的小事。”徐馨雅说,“只要疫情在,我就一直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