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作文教学要有慧心、慧眼和“金手指”
■阜宁县第一高级中学姜有荣
坊间传言,语文学习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笔者以为,要打破“教师怕教,学生怕写”这一作文教学“魔咒”,教者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跳动一颗慧心。慧心可以让教者跳出成人的惯性思维,站在儿童的立场,运用儿童的视角,去感受大千世界的真、善、美。例如,写着“太阳能维修”的广告下面,一位小朋友接了一句“月亮可更换”。把原来的“太阳能/维修”,切分成“太阳/能维修”,独特的理解、可爱的表达让平淡无奇的广告瞬间变成了妙趣横生的诗。面对如此有灵气、慧根的孩童,教者如果站在成人立场,就会去纠正其语法错误,下一个“胡说八道”的评语,这样就可能将其刚刚燃起的创作小火苗给浇灭了;教者如果能跳动一颗慧心,想孩童之所想,就可以组织全班学生开一个“联诗会”,像“星星不闪包退换”“宇宙都给你做伴”“有趣的灵魂永相伴”这样的灵感火花就会一个个地冒出来。
睁开一双慧眼。学生作文往往既有欠缺,也有闪光点。教者如果只盯着欠缺,写下一条条差评,就会挫伤学生的写作信心,让他们觉得“这条路不能走,那条路也不能走”;教者如果认识到这些欠缺都是写作之路上“非走不可的弯路”,把眼光更多地聚焦在闪光点上,去发现,去欣赏,就能点燃学生的写作激情,让他们觉得“条条大路通罗马”。睁开一双慧眼,你会发现小学生作文也饶有兴味。例如,一名学生在作文中写道:“今天午饭,吃红烧肉,味道很好,可惜咸了些。”它有曲折,“吃红烧肉”是平叙,“味道很好”是“扬”,“可惜咸了些”是“抑”,区区17字,倒也尺水兴澜。特别是最后一句,还给人回味的余地。教者如果能把它抄到黑板上,带着全班学生一起来品味,这样的分享就可以让学生心头的创作之火燃烧起来。
历练一根“金手指”。学生要弥补作文中的欠缺,需要的是“指点”,而不是“指指点点”。这就要求教者能伸出一根“金手指”,去点石成金,化腐朽为神奇。一名学生作文开头第一句写道:“远远的东方,太阳正在升起。”它平淡无奇、毫无亮色,但老师没有唠唠叨叨地去责怪,而是拿起自己的红笔,在“的”字后面加了个逗号,使开头变成了“远远的,东方,太阳正在升起”,这就有了远近、方位、状态、节奏、诗意和余韵。这样的指导是能让学生终生获益的。“金手指”从何而来?要从历练中来。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教者要在教中练,在练中教。其路径有三:一是写下水作文,二是帮学生升格作文,三是参加师生同考活动。
笔者相信,教者只要心到、眼到、力到,学生的作文之树自可枝繁叶茂,花果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