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用﹃限时讲授﹄点亮小学课堂
■丹阳市新区实验小学 王丹花
“限时讲授”要求教师在课堂讲授的时间每次不能超过5分钟,一节课中教师讲授的总时间不能超过课堂的一半时间,要留足时间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笔者深感“限时讲授”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积极意义。
“限时讲授”转换了师生的课堂角色。在教“约分”一课时,笔者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判断11:3是不是最简分数。一场激烈的
辩论会开始了,一名学生说:“113是最简分
数。可以化成假分数,3和4是一对互质数,根据‘分子分母互质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的定义,可以确定113是最简分数。”另一名
学生不服气地说:“4和3虽然是互质数,但是你别忘了43是假分数。因此,113不是最
简分数。”笔者没有急于判断对错,而是建议双方查找资料或请教他人,用科学的依据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取得了良好的学习效果。所以,当学生的观点发生分歧时,教师不应该采取“盖与堵”的方式,而要巧妙地利用评价进行自然的“疏与导”,让学生在经历认知冲突的过程中学会自省、自悟,学会有理有据地阐述与辩论,学会从别人那里汲取营养。
“限时讲授”锤炼了教师的基本功。在教“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一课时,笔者让学生思考:“上一节课,我们是怎么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今天我们学习三角形面积的公式,大家先试着推导一下。”笔者稍做提示后,学生就心领神会,想到了“转化”策略,自主尝试解决问题。“限时讲授”看似教师的教学时间减少了,但为了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前要花更多的时间去精心研读教材,深入剖析学情,合理设计教案,使基本功得到锻炼和提高。
“限时讲授”拓展了学生的学习时空。在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课时,笔者给学生提供材料,让学生剪拼,通过小组合作,操作验证。现有的小学数学课堂虽然注重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数学课本知识的机会,但学生本身缺乏自主学习的方法,从而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设计看似新颖有趣,但学习效果却不理想。而“限时讲授”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讲授和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更加符合新课程标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限时讲授”的课堂中,学生能够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主学习,使思维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在小学课堂中实行“限时讲授”,不仅仅是课堂形式上的变化,更多的是教学理念上的变化。教师应将课堂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为学生创造轻松、自由的学习时间与空间,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从而真正发展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