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周仲瑛:中医战“疫”有底气
一隅诊室、两袖清风,三尺讲台、四时耕耘。94岁高龄的首届国医大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周仲瑛出身五代中医世家,他秉承家学、深耕杏林,为现代高等中医药教育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被评为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导师、首届国医大师,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中医诊法”代表性传承人,荣获“全国中医药杰出贡献奖奖””。。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医院被指定为定点收治医院,收治了南京全部确诊病例。周仲瑛带领团队与医院合作收集一手临床资料,经过对临床证候的综合研判,在1月中下旬就做出此次疫情病因是“瘟毒上受、湿毒为主”,基本病机是“湿困表里、肺有伏热”的前瞻性判断。
按周仲瑛要求,团队成员每天向其汇报一次疫情进展。随着疫情升级,周仲瑛所住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周仲瑛一边电话指导弟子在一线救治病患,一边通过临床资料完善辨治思路,亲自拟订了《江苏省新冠肺炎中医辨治方案(第三版)》,该方案作为中医临床救治的权威指导意见由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正式发布。
“中医不是慢郎中,战‘疫’我们有底气!”周仲瑛的底气,来自中医药两千多年的理论基础和抗疫实践,也来自个人几十年丰富的瘟疫辨治临床经验。
20世纪70年代,周仲瑛率队成功攻克流行性出血热,使野鼠型出血热病死率从7.66%降至1.11%,这一成果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一等奖,入选国家重
大科技成果项目,并作为国家十项最高科技成果送往前苏联开展交流;2003年“非典”期间,他冲锋在一线,为迅速控制疫情作出重大贡献;2008年汶川地震后,他无私向全社会提供防疫香囊配方。
一生与瘟疫“交手”无数次的周仲瑛,时刻不忘疫病防治。他的多项科研成果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获各类科技进步奖及科学技术奖47项,获授权发明专利50项,创制科研新药转让投产8种,出版专著39本,为我国中医药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
在周仲瑛看来,培养好后继人才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他晚年最重要的使命。他亲自带教各级师承弟子百余名,为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培养了大批中医人才。弟子中涌现出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岐黄学者4名、部省级名中医13名。
近几年,周老因身体原因不得不暂别临床一线,他把办公室“搬”到家中,弟子们一周至少来4次,与他商讨学术工作。他常说:“中医传承离不开师带徒,我培养出来的学生,有一手过硬的中医本领,我就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