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浅谈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泰州市姜堰区罗塘高级中学方明
游戏在人类历史发展中派生出许多分支,体育游戏就是其中的一支。作为一种游戏方式和教学手段,体育游戏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娱乐身心、改善体质、陶冶性情。体育游戏是具有创造性和主动性的活动,通常按照某种规则或目的来组织,一般可分为竞赛性体育游戏和活动性体育游戏两种,其中竞赛性体育游戏是体育游戏的高级阶段。普及性、大众性和娱乐性是体育游戏的基本特征。中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里合理运用体育游戏,充分发挥其辅助教学的重要作用。
在授课的“开始环节”,教师必须先使学生兴奋起来,以利于组织活动,并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进而快速融入课堂内容。学生们身体各部分都应得到有效的活动,在体育课堂学习和锻炼的过程中保持情绪高涨、精神饱满的状态。教师在此环节宜采用“反口令”“姿态比赛”“听觉”“视觉”等类型的体育游戏,注意应遵从简单、短小的原则选取、实施体育游戏。
学生将“准备活动”做好,才能促进身体各部分组织和器官快速进入运动状态。在“准备环节”,教师可引导学生以游戏方式反复多次练习已掌握的体育技巧,从而为学生在正式学习过程中掌握新的体育技能创造良好的前提条件。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将游戏内容选择面予以适当扩大,使学生身体得到充分活动,例如“小型竞赛”“投掷练习”“上下花式传球”“左右传球练习”等等。通过此类练习,学生的身体能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做好心理与生理的准备以迎接“基本环节”的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中,教师在游戏形式选择方面应结合实际情况,保证科学、合理。这样不仅能使体育技能教学枯燥单调的形式得以改变,同时也能起到良好的辅助教学作用,使动作技能的掌握与形成过程得到加快,教学效果得到相应的提高,课堂气氛也因此而活跃。例如,在短跑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跑城”“接力”“你追我赶”等相关练习;在球类教学过程中,可以进行“打点”“接力”“传球”“对抗”“绕物”等相关练习活动。
学生在教师对某种技术动作反复讲解示范并过多重复练习时,极易出现神经系统的功能疲劳现象,注意力也会大幅下降。在课程的“结束环节”,学生的肌肉会过于紧张,亟需放松,身体的整体机能也需要一定程度的恢复。此种情况一般多出现在课程“基本环节”具有大运动量的活动以后,或出现在其他具有较大运动量的课程中。
因此在课程的“结束环节”,教师可有针对性地安排一些较为放松的小游戏,使学生在激烈活动之后渐渐恢复至平静状态,使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状态也回归正常。教师通过安排此类具有放松性质的小游戏,可以使学生在体育课堂活动中有张有弛,在锻炼了身心的同时又不致出现不良影响。比如在大运动量的田径类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以开展“按报数结组”的体育游戏,让所有学生围成圆圈并作逆时针慢跑,在跑动过程中对疲劳部位的肌肉进行拍打放松,同时注意教师报数。在听到报数后,学生应立刻依照教师报出的数字就近抱团结组,失败者为最终不能抱团结组者。通过类似的方法,学生在大运动量后的疲劳度能够得到有效缓解,教学活动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给学生留下良好、深刻的印象。
总而言之,教师应将体育游戏与体育课程的教学大纲、教材充分结合起来,以利于体育教学任务的完成,促进学生动作技能的完善与提高,同时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体育游戏以服务课堂教学为目的,因此,教师在选择体育游戏类型时不能只考虑学生的要求、兴趣或热情,而应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性别、年龄、身体素质、生理、心理以及技能等方面的特点,合理选择体育游戏,使其与课程安排有机融合,发挥最大效果,切忌滥用。
笔者相信,只要我们严格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原则,并充分考虑到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与具体情况,善于总结,深入探索,勇于创新,锐意突破,体育游戏的运用就会越来越合理,越来越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