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彼岸,只为海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不为彼岸,只为海

■北京铁路实验小学胡振芳

■北京铁路实验小学 胡振芳

北京铁路实验小学始建于1953年,在教育改革的时代背景下,我校在挖掘“铁路基因”的基础上,不断探寻适合学校发展的着力点,形成了“通达教育”的特色文化定位,明确了“为生命筑基、为成长铺路、为幸福领航”的办学理念,提出“驶向美丽新世界”的远景规划。

如何让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落地,让师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我们认为应该依靠课程。2018年,作为海淀区“新教育”课题组的实验校,我们以项目学习作为课程的突破口,以阅读经典名著作为项目学习的载体,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师生与人类崇高精神对话,研发了以“大话西游”为主题的项目学习阅读课程。“大话西游”项目学习得到了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的高度认可,将我校确立为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小学教育的试点课程项目。

“三院一社”

2018年寒假,孩子们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由学校教师精心编制的“走进《西游记》书香寒假作业手册”。读名著、讲故事、做绘本、闯迷宫……对《西游记》的学习首先从阅读开始。

在校园里,我校借助中国西游记文化研究会的专家资源,成立了“小小学术研究院”“小小书画研究院”“小小工艺研究院”以及“西游记戏剧社”,同学们在西游记文化研究会专家的指导下,深入研读名著《西游记》,研究《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山水、路线等主题,围绕《西游记》构思创作书画作品,开展剪纸、彩泥、脸谱等手工制作,并排演《西游记》相关片段。

“三院一社”的成立,使校园里充满了学术研究的氛围。在各个研究院的研习中,孩子们不但加深了对中国经典名著的理解,更在多个领域锻炼了能力、增长了见识。

“三大讲堂”和“两大课堂”

结合《西游记》的深读,学校聘请西游记研究会专家、招募家长志愿者和学生志愿者分别成立《西游记》专家讲堂、家长讲堂、学生讲堂。《西游记》研究专家李天飞为四至六年级学生开设“专家讲堂”,分别作《西游记》的人物形象、《西游记》中的山水、《西游记》取经路线3场专题讲座。学校在一至四年级中招募家长志愿者为学生讲《西游记》的经典故事,学生则在精读《西游记》的基础上,以“小讲师”的身份在“学生讲堂”开讲。在准备演讲的过程中,小讲师们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和文献,对资料进行了精心的梳理和总结。

此外,学校还开设了导读课堂和电影课堂。老师们进行“整本书阅读”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研究,为学生进行经典导读。通过不同的形式,全方位锻炼了孩子们的阅读素养和综合能力,引起学生强烈的内心感受,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读书体验。

年级项目学习模块

从年级层面,学校围绕《西游记》读本,为各年级学生准备若干个项目学习模块,教师根据本年级学习模块制定实施计划,各班成立项目组,学生根据在项目组所承担的学习任务进行跨学科学习。

一年级学生发挥想象力,将自己最喜欢的人物形象绘成卡通画。二年级学生在绘本创编、故事演讲2个模块完成了《大闹天宫》《悟空学艺》等20本自编自画的绘本故事。三年级学生在宣传海报设计模块中,完成了80多幅图文并茂的宣传海报。四年级学生对“西游线路”展开研究,项目组根据研究内容共绘制“线路图”60多幅。五年级学生围绕“西游记中的山水”展开主题研究,全年级共同绘制长达15米的“西游记山水档案”。六年级学生在精读原著的基础上,以“创编剧本”的形式完成了对《西游记》的再创造。

在“大话西游”主题阅读课程取得成功后,学校继续以“我的一千零一夜”“青花诗韵”“梦回唐朝”等主题设计阅读与项目学习相结合的课程,取得了显著成果。

除了完善多元阅读课程体系,我校还努力在营造溢满书香的阅读氛围、开展扎实丰富的阅读活动、引导教师积极撰写教育随笔等方面下功夫,真正使教师的教育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化。

不为彼岸,只为海,我想这应该是我们新教育实验的出发点和归宿。新教育是每一个北铁实验人的共同追求,作为新教育理想的追梦人,我们希望“阅读”和“实践”能让师生获得成功的智力、整合的智慧、高尚的德性、丰富的情感。希望师生们在“阅读”中遇见最美最真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