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打造美的教育
——记丹阳市正则小学“吕凤子美育课程基地”实践探索
■丹阳市正则小学 陈国钰余浩
丹阳市正则小学始建于1912年,是一所百年老校。学校创始人是著名的美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吕凤子艺术造诣深厚,他独创的“凤体字”“中国画”技法以及“正则绣”,充分体现了他“为人生而艺术”“尊异成异”的美育观。作为美术教育家,在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形式中美育特色十分鲜明。
从“十一五”至今,学校依托凤子文化,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学校已出版2本相关专著《文化德育论》《流转千年梦正则教育情》,相关研究成果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近年来,学校还荣获“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校本课程建设重点实验学校”等荣誉。
新时期,吕凤子的美育思想进一步引领我们关注儿童生活和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在办学理念上不断创新,并意识到除了在美术学科教学中树立正确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还应当积极利用学校美育资源,重视学生的生活艺术实践、社会艺术服务和艺术考察,让儿童感受到美的社会意义,感受到创造美的快乐,以期实现吕凤子心中的理想校园:“鼓舞欢欣,生趣充塞。正则正如秋月华,美呀!”
在这一理念引领下,我们创设了
吕凤子美育课程基地,充分利用民族和校本美育资源,融入吕凤子先生的人生价值观,以儿童生活为基础,架构具备传承、渗透、浸润、融合效应的育人场域,形成富有时代气息的、可操作与借鉴的文化育人范式;培养具备“善美”特质的“合理儿童”,打造“善美教师”群体,让“美”的追求成为师生共同的行为和自觉要求。
我们对吕凤子先生的教育思想,特别是美育思想进行再梳理与分析,形成吕凤子美育思想及美育课程的再认识,为项目的进一步深入建设积累丰富的素材,并据此对项目建设进行了整体架构与设计。
至美场域旨在为师生架构一个互融、互促、互生的教育生态空间。校内场馆以“时光轴”“空间场”沟通历史与现实,使吕凤子美育思想的精髓重现当下,将外在场域与文化内涵相连。场馆建设与使用,突出儿童主体,时时处处都体现正则儿童美的创造。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建立五大校外教育基地,将美的创造扩展到校园之外。
塑美课程设计坚持美育内容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情绪体验与动手实践相结合,技艺研习与精神品格同构共生。课程整体设计以“钟面”构图,
展现出正则儿童通过6年的课程学习,实现从“学凤子”向“做凤娃”的演进。
塑美课程包括《凤子情操》《凤子艺术》《凤子创造》,每门课程细化为3个模块,每一模块内容各有侧重,注重衔接,共同指向培养具备美的品格、美的表现、美的创造能力的“善美儿童”。
凤子情操课程在一、二年级实施,儿童在熏陶与浸染中感受大师品格,初步认识美、感知美,萌发对美的追求。凤子艺术课程在三至五年级实施,重在引导学生通过“字画绣”三大技艺研习亲近大师,进一步欣赏美、表现美。凤子创造课程在六年级实施,侧重于激励学生在综合实践与创造中弘扬大师精神。
本着共情共生、充分发展的原则,炫美社团打破年段、时间、学校的界限,由志趣相投的学生自由组队,在自愿的基础上形成各种文化、艺术团体。臻美社团在活动过程中广泛建立“美”的联系,多维度呈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校本文化的精髓,体现美的整合。
未来教学创新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我们基于智慧校园云端应用设计,打造“弘美云平台”。资源库、
备课室、云自助、云互学四大服务平台,打破空间、时间的限制,呈现线上学习的新模式,在自学、互学、互评、互赏中认识美、鉴赏美、生成美。
塑美课程面向全体,架构开放式活动平台“凤娃嘉年华”和“凤娃社会行”,建立多条评价支线。臻美儿童活动评价以“定章—争章—护章—亮章—颁章”五大行动为载体,激发儿童不断学习,不断挑战,拥有“向美之心”,争做“凤子小传人”。
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程,教师是课程的创造者。建立善美教师逐层发展梯队,通过三大活动制订成长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倡导同伴互助,建立学习型社团;助推“民”师引领,成立创新工作室,以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与课程实施能力,引导儿童在学习生活中求真、求善、求美。
正则小学吕凤子美育课程基地有深厚的学校文化根基,以吕凤子先生美育思想引领学校教育生活,洋溢着文化意义与儿童成长趣味,创造着儿童美好生活的一方天地,也促进育人方式转变。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将始终坚持儿童立场,引领儿童在动手实践、精神成长、品性养成、审美情趣上烙有中国印记、“正则”印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