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育己】是【育人】的基础
■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吴维煊
“育人”是教师的使命,是教师永恒的追求。要想把这个神圣的使命完成好,使“育人”质量达到应有的高度,需要每一个教师首先在“育己”上下功夫。“育己”是“育人”的基础,只有先培养好自己,才能把学生培养得更好。“育己”既是自我教育、自我培养、自我发展,不具备“育己”能力的人,是很难甚至无法教育、培养及发展他人的。
实现自我教育,必须具备终身学习的理念与自觉。教师不仅有教的责任,还有学的义务。一个自己不学习的教师,只凭库存的“老本”去教学生,只能将教育局限在搬运知识的层面上,很难让教学达到一定的高度。一个自己不学习的教师,很难教出有自学能力、有终身学习意识的学生。教师要想实现自我教育,就必须终身学习。学专业知识、学教育理论、学优秀教师的教育方法,认真参加各种培训及教学活动;关心国家及社会发展,养成思考教育与社会问题的习惯,让自己成为博学善思的人。
实现自我培养,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给自我发展确定一个目标,按照这个目标进行自我培养。例如,一个爱好写作的语文教师,应在搞好语文教学的同时,为自己设立业余作家的奋斗目标。坚持笔耕不辍,不仅要写出更多的作品,还应将作品投向高质量的报刊,力争让作品发表,努力让自己成为有一定影响力的业余作家。当语文老师一篇篇作品发表在报刊上,学生在阅读老师作品、分享老师成果的过程中,很容易激发起写作的动力。教师在实现自我培养、自我超越的过程中,也在给学生传递一种推己及人的生命关怀。
实现自我发展,不能仅靠年龄和阅历的增加而获得的经验知识,而应通过经验、反思和学习,实现内在生命的建构和对自我的超越。教师自我发展,要有来自教师个体的、内在的自我发展需要,在不满足于现状的发展需求的激励下,通过自我学习、自我反思、自我转化、自我提高,实现智慧的生成、精神的飞跃、生命的成长和突破。例如,当一名青年教师经过努力,发展成为一名骨干教师后,不应满足于现状,应给自己确定更高的发展目标,向研究型教师、学者型教师、专家型教师努力。教师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在突破自我的同时,也会让学生的发展空间更加宽广。
育己,能让教师在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努力过程中,有目标、有动力,收获成功的果实。这种饱满的职业状态、积极进取的精神品质,对育人的影响是深远的,对教育发展的作用是巨大的。
教学是一个师生相互影响的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育人”与“育己”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体两翼,影响并决定师生双方的成长质量。重视“育己”,把自己培养好,才能有培养学生的基础保障;处理好“育人”与“育己”之间的关系,才能让师生在相互促进中和谐共进,才能让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