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古画里的烟火繁华
■邱俊霖
说到摄影,现代人都不会陌生。其中的许多摄影爱好者对“都市摄影”偏爱有加。所谓“都市摄影”,就是将一座都市里的不同景致或者稍纵即逝的美好景物转化为长久的视觉图像,让人们可以通过不一样的视角来欣赏这些都市美景。实际上,“都市摄影”并非现代人的专利,古人虽然没有照相机,却有笔墨纸砚,他们同样喜欢将都市里的繁华景象“拍摄”下来。
中国古代最负盛名的“都市摄影”作品当然要数北宋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了,这幅画卷生动再现了北宋汴京(今河南开封)以及汴河两岸的自然风光和都市景象,也让千年后的人们能够看到北宋都城的繁华面貌。
《清明上河图》开创了以长卷艺术形式为都市“摄影”的先河,许多后世画家争相模仿。比如宋元时期,便有未知名的艺术家为当时的大都市杭州创作了一幅《西湖清趣图》,虽然从艺术角度看,这幅作品的“摄影”技术一般,但可贵的是为人们展现了约800年前杭州的环西湖都市景致。
明朝中期画家仇英很爱“都市摄影”,他曾为当时的南京创作了一幅《南都繁会景物图卷》,描绘了三月庆春的活动场面,画面由郊区延伸到城市,城里百姓的庆春活动十分丰富,街道上都挤满了看客,生动地展现了明代南京的繁荣景象。而
在画卷最后的明故宫处,仇英也和今人一样进行了“修图”,其中的殿宇楼阁金碧辉煌,在烟岚雾霭中若隐若现,令欣赏者感受到了它的巍峨与壮丽。
同样是在明代中期,还有一位画家为当时的京师——北京创作了一幅《皇都积胜图》,图中展现了从北京西南卢沟桥附近起,经郊区、城市再到北郊以及居庸关附近的景象。透过画面,人们可以感受到明代北京的都市情景。
到了清代,甚至出现了专业的“都市摄影”,盖因康熙曾六下江南,于是让当时的画家王翚等人将他“打卡”的地方都“拍摄”下来,才有了《康熙南巡图》图卷。乾隆登基之后,也学着他的爷爷下江南,而且也让宫廷画师徐杨绘制了《乾隆南巡图》,这些画卷场面浩大,气势宏伟,真实展现了清代运河沿岸都市的繁华以及风土人情。
徐杨完全称得上是一位都市摄影的“发烧友”。他曾为当时的北京“拍摄”过多幅作品,其中著名的有《日月合璧五星联珠图》《京师生春诗意图》等,其中《京师生春诗意图》尤为特别。
徐杨在《京师生春诗意图》中大胆借鉴了西洋画的绘制方式,将中国传统散点透视画法与欧洲焦点透视画法相结合,并采用鸟瞰式构图方式从正阳门大街由南向北层层展现当时的京师面貌,
图卷宏大壮丽,将当时的京师皇城绘制成了一个庄严肃穆的地方。
要是说起明清时期最繁华的都市,苏州绝对是其中之一。早在明代,仇英便模仿着《清明上河图》为苏州创作了一幅“仇本”图,将明代苏州繁盛的集市贸易、鳞次栉比的商业店铺全部浓缩在了他的长卷中,再现了明代苏州的繁华景象,也让人们感受到了明代大都市苏州的独特风雅。
作为土生土长的苏州人,徐杨自然免不了要为苏州创作“都市摄影”。据说,徐杨曾用了24年时间将当时苏州的繁华全部“照”了下来,作品就叫作《姑苏繁华图》,这也是徐杨最负盛名的作品,整个画卷气势恢宏。有学者曾统计过,这幅画作中有12000余人,近400只船,50多座桥,200多家店铺,2000多栋房屋。整个苏州城郊百里的风景和街市的繁华景象都跃然纸上,当时苏州的物产之富饶、百业之兴旺一览无余,同时也令人惊叹不已。
如今,智能手机的存在让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将身边的美好景象记录下来,但古人的那些“都市摄影”依然深深地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虽然千百年过去了,但从这些作品中,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古代那些都市里的烟火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