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成长型”教师队伍建设路径的探究
■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陆丽萍江阴市第一中学 沈亮余
一堂好课可以成就一个教师,一个好的课题或项目能带出一批具有高度协作能力的名师团队。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构建“成长进阶”教师队伍培养范式,围绕“课题进课堂”的指导方针和“成长型教师”的培养目标,以教科研项目建设为依托,搭建教师成长平台,培养新时代具有较强学习力的研究型教师,挖掘和激活“成长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内涵和动能。
拓宽受益面:创建服务全体教师的示范基地校
为达成全体教师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有计划地推进无锡市教师发展示范基地学校创建工作。通过完善规划引领、部门统整、制度保障等相关管理措施,有机整合名师工作室、学科课程基地、师范生实习基地等各种项目,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让不同发展层次的教师都能有适合自己需求的学习研训和辐射影响的平台,进而构建“人人发展,全面发展”的教师队伍建设文化氛围。
激活成长点:建设面向骨干教师的名师工作室
名师工作室是由名教师主持的、吸收了本地区同学科领域优秀教师的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它的校际性是对学校教师培训和教研的补充和延伸,是骨干教师向名师进阶的有效途径。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从校本、江阴、无锡三个层级上打造名师工作室群,并构建统一规范的管理范式,有效地推动工作室的运转,帮助工作室向更高层级发展。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工作室管理指南中明确要求,通过设计双向专业成长规划清单,明确发展方向;通过优化专业素养发展的路径,建设教师共同成长平台;通过推广专业发展成果,增强教师的成长动力。这种目标明确、路径统一的名教师成长范式,唤醒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集群化的工作室团队架构形成的竞争氛围,激活了骨干教师专业发展的成长点。
辐射影响力:打造针对卓越教师的专业课程基地
课程基地建设是实现校际深层次学术交流的平台,也是名师向卓越教师发展的台阶,更是名师辐射影响力的支点。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的课程基地是以创设学习情境为依托,以革新课程内容为要点,以增强实践性学习为主线,以培育核心素养为宗旨,全面服务于学生自主成长的育人文化场。这种高层级的目标必然需要学科领军人物勇挑重担。名师们需要引领全校教师在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时盘活基地资源,创新性地开发和设计出符合学生及教师需要的实践活动和课程内容。这种以创新为底色的文化场域,潜移默化地为全校教师树立“课程即研究,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的专业发展立场,引领教师自觉地挖掘教育理论深度和教学实践厚度。
提升加速度:重塑以项目化管理为依托的学科教研组
江阴市第一初级中学教研组建设分为三个层级:在初级层面上,要求教师申报或者参与学科课题;在中级层面上,要求教师把教科研作为有效解决问题的工具,改革和优化教育教学活动;在高级层面上,要求教研组以自身为研究对象,不断完善和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学校教研组依托项目化管理策略,打造教学教研一体化的建设方案,统领教科组建设的三个层级。在具体操作层面,通过建设分工系统而明确的理论研究和课题推进组、教学质量和学科常规督导组、教学专业和学生活动发展组、对外活动联络组,理顺事与人之间纷繁复杂的关系,抓实落细教学常规工作,严守学业质量这条生命线,进一步打造“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研组,为教师专业成长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