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从一粒种子到一树硕果
■河南省焦作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张硕果
生命原是一场编织,那些因为种种原因走进我生命中的人和事,就像经线和纬线在相互编织中印证着自己这一段生命的存在。
1997年,一节精心打磨的省级优质课,成为我专业成长的重要起点。之后,更多的竞赛、评选接踵而至,而我似乎也成了最好的人选。2000年,在几番“过关斩将”之后,我入选河南省中小学百名教育教学专家,为期一年的脱产培训让我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头脑风暴。可以说,在和新教育邂逅之前,我曾一度骄傲地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
2003年,不安分的我做了“一件大事”:考取硕士研究生,又一次重返大学校园,开始一种自觉自愿的修炼……但修炼的目的究竟何在,我仍然很茫然。我一次次追问自己:什么样的生活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渴望认识未知的自己,却总是无法看清楚。
一切在2007年的那个春天得到了彻底改变。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赴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参加了“灵山-新教育”公益支教行动。当时的我并不知道,这次和新教育的美丽邂逅会如此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我的教育生命。从贵州回来之后,做一粒新教育的种子成为我最大的愿望。
我开始行走在大大小小的学校里,宣讲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也在一间又一间教室里将童书、电影、诗歌、游戏、音乐、童话剧等美好的事物汇聚起来。在我们的不断努力下,新教育最终以课程化的方式进入焦作市孩子们的生命中。晨诵、午读、暮省成了孩子们的日常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惊喜让我们感动。2012年,央视读书栏目——《我的一本课外书》,在全国寻找最会读书的孩子,焦作有5名读书少年最终走进央视参加节目录制。2014年5月,河南省校讯通第十届书香班级评选结果揭晓,焦作的成绩再次让人惊叹:全省近700个获奖班级和个人中,焦作有179个,占据“绝对优势”,有人把这称作“焦作现象”。
我知道,我已经不需要用一纸证书来证明自己的价值,因为行走本身就是最好的证明。焦作修武第二实验中学的一位老师在随笔中写道:“生命都有光,有的人暗淡,是因了遮蔽,因了蒙尘。除去这些尘埃与遮蔽,生命的光辉一定散发出其应有的光彩。再活一次,让光出来。”新教育让很多老师有了“重生”的感觉,找到了生命的意义。
2012年,我们开始着手教室建设,致力于“缔造一间完美教室”。我们从班级文化、班级课程、班级家校共同体入手,让一间间教室的内涵不断丰富。“丁香班”“小梅花班”“蜗牛居”“竹节轩”……当教室有了文化、课程和生命,从这间教室里走出的孩子也就拥有了不同的生命气象和文化气质。
2014年3月1日,我受邀担任全国新教育种子计划项目负责人,开始在更大的平台上引领带动更多的一线教师不断超越自己。3月18日,“新教育种子计划项目”的第一次热身活动——种子教师孟州现场会在焦作孟州的韩愈小学和育新小学举行。新教育春季种子党玲芬老师的“丁香班”班级叙事让在场的老师震撼不已。大家看到了那些浸润在美好事物中的孩子,也看到了一间教室是如何借助新教育一点点走向美好的。
同年5月,“认识未知的自己——全国首届新教育种子教师研修营”在焦作成功举办。此后,每年都会举办一到两届。从北京到日照,从宜宾到诸城,种子教师研训营为老师们搭建了更大的成长舞台,也成为他们专业交往的重要平台。
2018年,为了让新教育惠及更多师生,我策划开启了“一道共读公益阅读”项目。从内蒙古通辽,到云南腾冲,从江苏海门到河南洛阳,数千个班级、数万名师生,一道“乘书飞翔”。偃师市一所村小的郭瑞利老师说自己万万没有想到,带着一年级的孩子们一道共读,一年下来,大家的变化如此之大,更没有想到,家长会直接到学校给她送来锦旗,并向校领导提出期待:不要中途换老师,要让郭老师把这届孩子带到毕业。
走在这条路上,感人的故事太多,值得记录的人和事也太多。在给老师们的信里,我这样写道:一粒种子的成长,必须穿越泥土的黑暗,必须经历岁月的磨砺,才能最终完成一朵花的使命,才能实现一粒种子最大的生命可能性。我们期待有一天,无论我们走进哪一间新教育老师的教室,都能看到充满个性而富有新教育特质的班级文化;都能分享一年里每一天、每一月、每一学期、每一学年所走过的课程之旅和生命叙事;所有看见它的人都会说,这是一间多么与众不同的新教育完美教室,从这间教室里走出去的每一个孩子也是那么与众不同。
走在这条路上,是寂寞的,也是幸福的,那些额外的奖赏,那些属于我们的庆典一直环绕在身边。2014年4月11日,在亲近母语论坛的现场,我从梅子涵老师手中接过“书香点灯人”的证书,百感交集。9月19日,我们的成长故事被媒体专题报道,让我重新梳理了自己和团队的成长。2016年新教育年会上,我从朱永新老师手里接过新教育首届年度人物的奖牌,彼时我和新教育已经“牵手”整整10年。10年,我见证着一个团队和新教育的成长。
我曾不断地追问自己,此行目的何在?我想,应该是让每一个与我相遇的孩子因我而幸福,让每一个与我相遇的老师因我而成长,能够深度参与他人生命的成长,付出、欣赏、喝彩,和他们一起看见未来。
就这样,从关注一间教室,到改变一所学校,再到影响一个区域的教育生态,大家都说,在焦作,新教育由一粒种子变成了一树硕果。而我深知,致敬美好教育的最好方式,就是把它创造出来,而我们努力做着的正是这样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