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魅力劳动”课程提升学生素养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以“魅力劳动”课程提升学生素养

■薛驷 王江

编者按

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中明确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相融合,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劳动教育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意义。本期“苏派教育”聚焦“影响力学校建设共同体”成员校关于劳动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展现江苏省三所学校在劳动教育上的创新举措与有效探索。

形式多样的劳动实践体验活动,是动态开放式的,相比静态封闭式的教室而言,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劳动教育和科创教育融合实施,能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拓展学生实践创新思维。在这方面,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以下简称“泗阳实小”)遵循学习规律,提出了构建自主性、趣味性、创意性的“魅力劳动”课程,以劳动点燃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创意设计思维水平,驱动学生积极参与、主动探究。

以劳树德——

“魅力劳动”课程价值取向

“魅力劳动”依托校外劳动实践基地,通过课程的构建与实施,激励学生将创新元素融入劳动过程中,融入到对各类农作物的了解和劳动工具的巧妙设计中,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能力在课程化的指导下不断提升。

在办学发展中,泗阳实小提炼出“魅力劳动”三大类型,即刷锅洗碗的家务劳动、田间地头的耕作劳动、实践创新的科技劳动,引领学生从生活走向学习、走向创造。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学生的个人生活、校园生活和社会生活有机结合,丰富学生劳动体验,促进学生对劳动价值的深入理解。在实践体验教育中,学校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家主动承担家务、在社会开展志愿服务、在农场基地体验采摘等,近年来得到社会各界和家长的高度认可。

泗阳实小的“魅力劳动”课程给予学生展示潜能的机会,在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同时,致力培育具有创意设计思维、有可持续动力、能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未来人才。

以劳增智——

“魅力劳动”课程研发旨归

在实践体验活动的基础上,泗阳实小精心设计了“魅力劳动”特色课程,通过整合学科,因地制宜设计劳动项目,为学生搭建课堂内外互补的桥梁。

劳动里的节气文化 在日常的劳动实践中,教师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农历节气知识的渗透,鼓励学生查阅相关材料,通过观察、采访、调查等形式,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探究意识和认同感,树立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学校还组织师生编撰特色校本教材《二十四节气亲子书》,让学生在亲身参与中体会成就感。

劳动时的诗中田园 “田园杂兴”是学校极具人文特色和文化创意的综合课程。由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通过搜集田园类的诗文素材,将这些别具风味的古诗文与现代文和学生的优秀习作结合,汇集成册,定期举行诵读比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了解历史人物、风俗典故等文化知识,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劳动创意中的“金点子”  学校每学期定期举行思维力创意设计大赛,收集学生在劳动过程中独具创意的设计作品,并将这些“金点子”汇编成册。这些创意十足的设计中有农作物攀爬架、自动供水系统等生长环境的设计,有对种植图形的设计,有对农作物生长形状的设计,也有对包装、广告词、推销方法等销售方面的设计,无一不显示出学生们的奇思妙想。

劳动实践综合性学习 学校遵循“多元智能”理念,将语文、英语、数学、科学、美术、道德法治等学科目标,巧妙地融进学生的劳动实践中,为学生创设真实的劳动学习场景,实现跨学科学习课程建构,加强了学校教育与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的直接联系。以小番茄育苗为例,在前往劳动基地之前,学校会开展一个行前课程,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小番茄的种植方法、生长环境以及功效作用等,指导老师通过思维导图形式和学生一起梳理紫色小番茄的相关知识;在劳动过程中,基地导师对学生进行实践种植指导,将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劳动结束后,学生结合各学科知识对种植的农作物进行观察、比对、记录、统计,总结经验,归纳反思。

此外,学生通过写话、绘画、拼图、调查报告的形式,把活动过程记录下来,将它存放到自己的成长档案中或者上交到班级汇总成册……这些纪录成为亲子、师生之间共同的美好记忆。

以劳创新——

“魅力劳动”课程实施途径

新时代,泗阳实小积极组建劳动课程教研团队,将劳动教育与学科课程及学校育人理念融合,设计出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创意劳动体验课程,在“劳动教育+设计思维”的实践经验中提升学生创新素养。

组建劳动协作小组  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学校将同年级学生分为若干劳动学习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就某一任务或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开展动手实践活动。不同的协作小组能促进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与人交往,锻造勇于参与、大胆实践的品质。

设计新颖劳动产品 在农产品上,学校引导学生就农产品外形、用途等发挥想象,进行大胆设计。比如在西瓜外形上,有的小组用模具设计了方形、心形、元宝形等形状奇特的西瓜,有的小组在模具上印制美丽的花纹,有的小组用铁丝固定……经过创意包装,西瓜变得别具一格,在学校的“收获节”上被一抢而空。受到西瓜外形设计的启发,学习小组开始对南瓜、黄瓜、苹果、梨子等进行创意设计,比如在南瓜幼小的时候就在外皮上刻上好友或亲人的名字,写上祝福的话语。

推介促销劳动成果 产品和包装是销售的基础,而促销的关键则需要广告效应。销售小组的成员们集思广益,各显神通。有的举着自制的广告牌,配上新颖的广告词到菜市场宣传,有的在小区门前用小喇叭大声兜售,有的则利用微信、朋友圈等网络渠道向亲朋好友推介,更有甚者,把广告做到学校校长和老师那里,建议学校举办一次推介活动。于是,每年学校都会举办一场声势浩大的“收获节”,给学生提供广阔的舞台,让“魅力劳动”的成果在学生心中开花结果。

以劳育美——

“魅力劳动”课程成效评价

课程的构建需要与之相关的评价系统支持,以保障其有序推进。因此,泗阳实小选择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将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劳动能力、劳动习惯和品质确定为过程性评价指标,将劳动作业、劳动产品、劳动收入确定为结果性评价指标,合理运用分享式、展示式、线下与线上、自评与他评等评价方式来激发学生劳动实践的积极性。

以成长档案为中心,让成长有迹可循 学校以学生成长档案为中心,忠实记录学生动态的、完整的、立体的、发展的成长轨迹,全面展现学生的实践学习状况,着眼于学生劳动过程的个性发展评价,促使学生更好地审视自己、了解自己。

以荣誉勋章为依托,让学生百花齐放 结合校园文化精神,“魅力劳动”课程设置了学生喜爱的“迎春花奖章”“荷花奖章”“百合花奖章”“梅花奖章”和“紫薇花奖章”五级荣誉奖章。学生以劳动实践学习积分换取不同级别的奖章,当得到最高级别的“紫薇花奖章”时,可以和校长合影留念。“五级荣誉奖章”已然成为学生“魅力劳动”课程学习的动力源泉,在荣誉勋章的激励下,学生参与劳动的热情更加高涨,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喜人局面。

以智慧班牌为支撑,让人工智能助力学校管理 学校的智慧班牌以云平台为基础,结合互联网、物联系统实施校园人工智能管理,实现了大数据校园共享。“魅力劳动”课程学习以智慧班牌为支撑,不断与学校管理及校园文化建设深度融合,让智慧班牌成为“魅力劳动”课程信息发布窗口,也成为课程实施成效展示的互动媒介,为学生劳动实践学习提供有效助力。

泗阳实小的“魅力劳动”课程立足于校情和学情,将劳动教育和科创教育课程有机融合,不仅丰富了学校特色课程,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意设计思维能力,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劳动能力得到了快速提升,从而助推学校高品质内涵的快速发展。

(薛驷系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王江系江苏省泗阳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德育处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