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制度文化引领教师队伍专业内涵建设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用制度文化引领教师队伍专业内涵建设

■宿迁市钟吾初级中学 宋志平

       师资老化、教师职业倦怠凸显,是不少中小学校在现实发展中遭遇的瓶颈问题。近年来,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我校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对此,我们积极发挥学校文化,尤其是制度文化对教师专业内涵发展渗透性、持久性和选择性的引领作用,不断完善和推进“教师要成名”激励管理制度、“团队能成事”集体教研机制和“研训有成效”校本培训体系等“大成制度文化”的探索与实践,为教师搭建有效发展和自信展示的舞台,全面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竭力以“大成之道”铸造“大成之师”。

完善“教师要成名”的激励管理制度,使教师队伍专业内涵的建设保障更实在。我们通过制定、完善和实施《教师个人研修年度发展规划》,突出要求每个教师每学年做到“五个一”,即读一本教学专著、开一节优质公开课、设计一份高质量的试卷、主持或参加市级以上一项课题研究、发表一篇论文等,以此目标激励和量化考核,推进教师个人专业自主发展;通过制定和实施教师赛课、优课评比、名特优教师考核办法等,实现对教师的政策激励和绩效激励。

形成“团队能成事”的集体教研机制,使教师队伍专业内涵的建设速度更快捷。首先,我们严格“大成学堂”教学管理制度,在规范教师教学流程中严把备课关、上课关、作业关、考试关“四关”的同时,积极推行教学常规工作“六字”方针,即备课要“深”——深学课标,深挖教材,深悉学生,深析教法;上课要“实”——上有充分准备的课,不搞花架子,做到面向全体,因材施教;作业要“精”——作业目的性、针对性、代表性要强,杜绝题海战术;手段要“新”——教学方式、训练设计的选择不落俗套;考核要“严”——严格执行教学管理制度,严把考核、考勤关;批改辅导要“细”——所有学科作业或笔记都要详批、详改。其次,我们把教科研组、备课组建设作为开展校本教研、提升教师专业内涵的中坚力量、基本组织和关键抓手。一是形成了固定模式的集体教研思路,即集体理论学习——集体备课——同课异构——集体再研讨与改进。二是有效实现了集体教研“三化”,即教研行为自主化——每个学科教科研组每两周都有固定时间的学科教研日,教研活动强调“有主题、有中心发言、有活动记录、有指导与考评”的“四有”要求,天长日久就形成为广大教师的研究习惯,变“被动研究”为“主动研究”;教研主题专题化——以与课题研究相结合、与校本培训相结合为原则,事先定好教研计划、确立系列研究主题,助力教师更加深入系统地研究教学问题;教研手段体系化——要求老教师、优秀教师上好示范课、优质课,年轻教师上好汇报课,课题研究上好研讨课,以“四课”确保每一次教研内容落到实处。

建立“研训有成效”的校本培训体系,使教师队伍专业内涵的建设平台更健全。近年来,我们逐步形成了国培省培网络研修、国外高端研修、教师常规培训、骨干教师升级转型、名优教师引领辐射、日常集体备课教研等有机整合和个案案例透析式培训、同伴互动式培训、“四课”联动式培训等相互融合、互为补充的校本培训体系。该体系除了强化以教科研组、备课组为主导实施的“一周双课堂”“111课堂展示”等常规教研培训活动,通过年度传统教学赛事实现以赛促训,更立足校情、师情,开展“点餐式”的专题培训,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