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思行合一】中成就自己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在【思行合一】中成就自己

——元创教育的原则旨义

■马斌

近读现象学教育学开创者之一马克斯·范梅南的《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颇有感悟。“教育学就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诠释了我们对学校和师生发展的痴迷,“教育学在根本上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教育是一种不断进行阐述性思考和行动的实践获得”,则是对本人于本报3月5日三版上撰写的《元创教育:学校发展的工程学》的观照。元创教育是元思考与创先行相融合的教育生活,重在“思考”上的“元思考”、“行动”上的“创先行”。正如维基百科不像一本纸质百科全书而是一个创造百科全书的过程一样,元创教育充分体现了学校师生发展的工程学,其“一二三四五”的实践架构就是动态生成的诠释。所谓“一”,即一个原则:元创教育的“思行合一”。

“思行合一”,其“思”有思考、元思考之分。一方面,思考是前提。人之差距在于八小时之外,更在于你是否一直处于思考的状态做事。常言道,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如何擅于思考?一是有思考的自觉意识,遇事特别是面对困难、问题、矛盾,开动脑筋,多想多思;二是抓思考的时间空间,一切闲暇零碎的时空都成为思考的天地,做到有空即思考,化零为整,持之以恒;三要将思考进行到底,聚焦某个问题的思考、追问,没有满意的结果决不罢休。另一方面,常想你的“想”,以元思考强化自我反思,达到元思水平。按照元思考元之未知、元之统揽、元之新始、元之强韧、元之根本的“五维”要义,将思维可视化,增强思考的科学性、有效性,做到勇于探索未知世界,寻找各种创新的新视角;善于设疑已知世界,常将“陈述句”改成“疑问句”,即增强思考的深度;长于全局思考,从国家要求、基层实际、他域情况等三个维度,不断地把各种问题连接起来、考虑各方要素,注重系统思考、看全问题的顶层设计;敢于自我否定,以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度,不固步自封、囿于成绩,从零、从新、从我开始,追求日日新的自我超越;立于攻坚克难,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正确认识、直面、迎接、战胜各种矛盾和困难,锤炼发愤图强、坚韧不拔的意志;成于初心,不为世俗功利所动,保持教育尊严,回归教育的初心使命,坚守教育信仰,探索教育规律,开辟教育事业。事实证明,思考+元思考=元思,这是成事立业的关键。

歌德说“经验是永久的生活老师”,可见人行动的重要性。经历就是能力,有了“元思考”更要“创先行”。“创先行”是“行——先行——创先行”的不断升华。“行”是基础,是思正即行,身体力行。美国著名思想家爱默生说“思考是行为的种子”。没有行动,思考的“种子”也就失去了土壤。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即行是命运的起点,是最难形成的习惯。“怎么行”更是影响并决定着人的一生成就。有一种现象,谈到工作,意义原则、目标思路、重点保障等,条分缕析,话语一一到位,铿锵有力,但讲到怎么做、依靠什么做、怎么确保做成功、如何自我完善提升等方法性实操时,往往捉襟见肘。这就要求我们日常行文谋事更要在“怎么行”上做足文章、下苦功夫。“先行”是关键,是抢抓机遇,争走前列。元创教育提出从思到行的“五突出”流程链,即突出问题导向、主动设问,着力解决历史、新生的问题矛盾;突出专题研讨,汲取全校师生智慧,找准关键,知识建构,看准问题;突出破题良方,制定务实有效的实施方案;突出解题行动,以工程项目的形式组织实施;突出答题范式,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提出可借、可推广、可复制的具有普适价值的经验模式。“创先行”是境界,是创新发展,开创未来。“创”是首创、开创,创新、创造,我们要以先行者的气度,在“创”字上捷足先登,把问题变成课题,把职业做成专业,才能先行天下,做创业的王者。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江苏“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这也是江苏教育改革发展的应有大义。争当表率就是要攻坚克难、技高一筹;争做示范就是要成为样板、引领一方;走在前列就是要领跑探路、先人一步。元创教育正是探索教育“两争一前列”的工程路径,以创设性质疑、创建性知识、创意性求解、创造性行动、创立性成果的“五创”组合拳,形成“设问——研讨——成文——项目——范式”的工具驱动,开辟“两争一前列”的教育先路,开创一域、一校、一人教育事业的先河,建立自己的教育江山。

取舍要思考,更要元思考;行动要亲为,更要创先行。元思考重在思考科学,创先行重在先行领跑。“思行合一”旨在深思中行、行中深思,这是人成就事业、成就自我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