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振精气神 焕发新气象加快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提振精气神 焕发新气象加快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

■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

编者按 2月3日,2021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南京召开。会议回顾总结我省2020年和“十三五”教育工作,研究部署“十四五”特别是2021年全省教育重点工作。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出席会议并讲话。本报本期推出教育专题,摘要刊发葛道凯同志的讲话内容,希望全省教育工作者认真学习领会,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齐心协力加快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

2020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迎难而上、砥砺奋进,科学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冲击和挑战,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定站稳人民立场,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提高教育质量,付出了艰苦努力,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娄勤俭书记和吴政隆省长在批示中高度肯定2020年全省教育工作。近日省委常委、宣传部张爱军部长和马欣副省长也分别在《省教育厅党组述职报告》上作出批示,指出 教育系统在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方面取得很多卓有成效的成果,希望再接再厉、再创辉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肯定是激励,是鼓舞,也是鞭策,全省教育战线同志们要继续努力奋斗、不负期待。

2020年全省教育

改革发展成绩卓著

(一)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受住历史性大考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1.5万余所学校、1500余万学生、120余万教职工打响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第一时间展开在线教学,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成长不停步,史无前例、成效显著。教育系统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医护师生白衣为甲、逆行出征,彰显出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

(二)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得到进一步加强

一是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13个设区市和96个县(市、区)全部成立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工委,形成党对教育工作领导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的格局,运行机制更加健全,职能发挥更加充分。

二是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强化。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认真贯彻省委组织部、省委教育工委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省属高校领导班子政治建设的若干措施》,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学校各项工作。

三是思想政治引领作用充分发挥。遴选认定21个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和13个培育点,首次认定35个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示范点项目。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党旗始终高高飘扬在育人一线。

四是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在全省各部门中率先印发教育系统内部审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被省委审计委员会唯一转发各地各部门。

五是统战和群团工作再上新水平。全省高校统战成员340余项建言献策成果获省级以上部门认可、采用。首批命名17个高校同心教育实践基地。

(三)破解教育民生难题实现提速增效

一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扎实有效。在高考综合改革方案实施过程中,坚持科学统筹谋划,出台配套政策,细化工作举措,高考选科结构趋于合理。调整高考录取照顾加分政策,进一步促进高考公平。稳妥应对疫情防控、考试延期等严峻挑战,圆满完成“平安高考”任务,基本实现考生“学其所好、录其所愿、愿上尽上”目标。

二是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义务教育学校“公民同招”政策顺利落地,省、市两级阳光招生平台全面投入使用,总体实现公民同招、免试入学,“择校热”得到明显缓解。全面落实资助政策,重点保障受疫情或洪涝灾害影响学生以及建档立卡、低保等特殊困难学生顺利入学。

三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平稳有序。全省高校经受住疫情冲击的巨大压力,高校毕业生初次、年终就业率分别达78.6%、93.1%,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目标。

四是课外服务和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更加规范。深入推进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全省80.5%的小学、51%的初中开展课后服务,受到普遍好评。深化校外培训机构长效监督,校外培训行业发展更加规范、有序。

(四)教育高质量发展继续走在前列

一是基础教育强担当补短板。省委省政府出台《新时代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从资源配置、内涵发展、招生入学等方面作出系统部署。建立完善基础教育资源预警和双月报制度,持续扩大和优化基础教育资源供给,全省新建改扩建幼儿园631所、增加学位9.2万个,义务教育阶段学校638所、增加学位33.3万个,普通高中111所、增加学位6.2万个。深入推进高品质示范高中建设,全省三星级以上高中达472所,占比81.5%。

二是职业教育发展高地更加凸显。去年9月陈宝生部长、娄勤俭书记、吴政隆省长共同出席部省共建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项目启动会,打造全国首个以城市群为载体的部省共建职业教育高地。立项建设50所中职学校作为领航计划建设单位。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成立首批11个职教行业指导委员会,认定98个省职业学校现代化实训基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

三是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成就喜人。“双一流”建设成效位居全国第一方阵,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四是继续教育品质不断提升。建成21个老年教育资源库和老年教育在线平台,“江苏学习在线”注册人数160余万人,总访问量达到3500万人次。

五是对外合作交流创新开展。通过“云招生”“网上直播”等形式,力稳留学生规模,全省88所高校共招收179个国家3.69万名学生就读。

(五)教师队伍建设水平全面提升

一是深化师德师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寄语精神。娄勤俭书记在教师节召开教师代表座谈会,吴政隆省长走访学校慰问教师,教师的责任感和荣誉感进一步增强。全省建设“四有好老师”团队省级75个、市级432个,10位教师(群体)被评为2019年“江苏教师年度人物”。

二是强化教师培养培训。高水平综合大学办师范教育取得新进展。全省9所院校招收乡村教师定向师范生计划3384人(比2019年增加316人)。全年省级培训教师超过12万人次。

三是注重高端人才引进培养。持续实施“江苏特聘教授计划”,面向海内外选聘80人。以“青蓝工程”为抓手,选拔优秀青年骨干教师350名,中青年学术带头人160名,优秀教学团队80个。精心实施“长江学者”、省“双创计划”等人才项目,巩固高层次人才优势。开展首批“苏教名家”培养对象选拔,遴选50名培养对象。

四是完善教师管理机制。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全省58个县(市、区)出台改革文件。坚决落实教师待遇保障责任,按预算安排,我省全部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

(六)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一是高等教育资源更加丰富,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更加优化,区域类型布局更加合理。

二是服务发展成效更加显著。持续推进“科技改革30条”等科技创新和科技改革政策在高校落地生效,所有省属高校均完成配套制度和办法的制定、修订工作。

三是助推脱贫攻坚更加有效。聚力提升义务教育保障水平,全省疑似辍学学生全部动态清零。在苏南发达地区主动与苏北结对帮扶的基础上,新落实10所高职院结对帮扶苏北10所中职学校,促进经济薄弱地区职业教育质量提升。

四是语言文字工作成效更加凸显。我省作为全国唯一试点省份,完成普通话普及情况语音调查采录工作。在全国率先恢复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

(七)教育改革发展基础更加稳实

一是教育投入力度持续加大。2020年,省本级财政教育经费预算518.34亿元,比上年增加43.11亿元,增长9.07%;争取中央财政安排教育专项经费79.40亿元,比上年增加4.48亿元,增长5.98%。将省定公办幼儿园、普通高中、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年生均公用经费财政拨款标准,分别提高至650元、1000元、1500元,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

二是教育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教育法治服务保障得到加强。

三是安全稳定防线更加坚固。深入推进学校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消除了一大批学校安全风险,各类校园安全事故明显减少。

四是信息化支撑引领作用有力有效。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指数连续四年位列全国第二,在教育部首次网络安全责任制考核中位居全国第一。省名师空中课堂“抗疫助学”专栏访问量超6亿人次,有力保障了“停课不停学”。

“十四五”全省教育

改革发展任重道远

“十四五”时期是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后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新目标、新征程要求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高标准推进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全省教育系统必须把握大势、立足现实、着眼长远,努力服务构建新格局、实现新跨越。

(一)要从“四个维度”把握发展形势

一是从国际发展大势维度看。我们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以确定性工作有效应对不确定的风险挑战。

二是从江苏经济社会维度看。我们要注重发挥教育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先导作用,以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助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各个领域的高质量发展。

三是从人民群众需求维度看。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问题更受关注,教育需求多样化日趋显现,成年人盼望有更多“充电”再学习机会,老年人盼望老有所学。

四是从江苏教育自身维度看。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超前布局,精心谋划,加快发展。

(二)要从“五个基调”把握发展要求

一是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着力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牢牢掌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二是始终坚持优先发展。要进一步加强与发展改革、财政、机构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部门协同,完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财政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配置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制度安排与政策设计。

三是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要深入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注重以人的现代化为核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

四是始终坚持改革创新。要坚决破除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弊端,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协同性,深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大力推动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五是始终坚持系统思维。要强化“一盘棋”思想,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综合运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更好发挥地方、学校和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效益相统一。

(三)要从“五个更加”把握发展目标

一是体系建设要更加完善。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高质量体系是基础。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高水平普及15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5%左右,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终身学习体系。

二是供给方式要更加多样。多样是选择的前提,适合是选择的结果。要推动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逐步形成促进人的个性化发展和多通道成才的立交桥,发展适合的教育,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让每个孩子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三是公平底线要更加牢固。要进一步完善基本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均衡配置机制,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关爱弱势群体,健全发展型资助政策体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四是发展活力要更加迸发。要以体制机制改革为重点,以深化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健全完善教育标准、监管、评价、督导、投入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等基础性制度,推动教育运行更有活力、更富效率。

五是服务成效要更加凸显。要充分发挥高校创新源、思想库和智囊团作用,大力推动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为紧密,与现代产业结构融合更有深度,更好地践行“四个服务”使命和责任。

确保2021年教育改革发展

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起步之年,是喜迎建党100周年庆典之年。做好2021年各项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全省教育系统要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统筹谋划、改革创新,综合施策、真抓善为,不断开创新时代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新局面。

(一)聚焦党的政治建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一要深入开展建党“百年”系列主题活动。各地各校要以迎接、庆祝建党“百年”为契机,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任务,筑牢广大干部师生听党话、跟党走的思想根基。

二要大力提升基层组织战斗力。今年,省级层面将在实施基层党组织“提质增效”三年行动计划基础上,启动实施江苏高校三级党组织“固本强基”五年建设计划。

三要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各地各校要进一步落细落实“管行业就要管党风廉政建设”的政治责任,层层传导责任、传导压力、传导任务,确保管党治党责任落到实处。

四要发挥统战群团凝心聚力作用。要认真落实党组织的统战工作主体责任,完善大统战工作格局,深化对口联系制度,积极支持民主党派为教育改革发展建言献策。

(二)聚焦校园安全稳定,坚持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各类风险防范

安全稳定是第一位的。各地各校要把安全稳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以安全稳定的教育环境安千万心、稳千万家。

一要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近期省教育厅将发布2021年度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工作指引,并会同省委宣传部开展意识形态领域问题专项整治。各高校要认真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分析研判和情况报告制度,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人群、重点时段,增强工作针对性。

二要抓好学校疫情防控工作。这是关系到全省近1700万师生员工生命安全的大事,马虎不得。各级各类学校要切实担负起防控主体责任,科学谋划好寒假和春季开学安排。

三要维护全省学校校园安全稳定。2021年是教育系统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的集中攻坚之年,各地各校要聚焦实验室及危化品安全、消防安全、治安安全、食品安全、校车与交通安全、建筑与设施设备安全等重点领域,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抓好源头管控和系统治理,健全长效工作机制。

四要提升舆论引导水平和舆情化解能力。各级教育部门、学校和教育媒体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教育宣传工作的紧迫感,深化政务校务公开,及时准确宣传教育政策,客观理性分析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积极有效疏导公众情绪,确保教育改革平稳有序推进。

五要建立健全法治保障。各地各校要坚持把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办学治校、教书育人的各环节和全过程。

(三)聚焦提升贡献力,坚持教育主动服务发展新格局

各地各校要对标现代化教育强省的目标任务,高水平编制 “十四五”发展规划,把未来五年教育事业发展总基调、总盘子、总框架定下来,并切实转化为抓改革促发展的实际行动。

一要确保教育优先投入。近年来的教育内外部环境对财政性教育投入带来一定影响。各地教育部门要向本地党委政府主动汇报,积极争取,确保实现“一个不低于,两个只增不减”。相关高校要积极争取省政府专项债券,主动与地方政府合作共建,开展校企合作,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教育。

二要优化高等教育布局。要稳妥、有序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各举办高校要切实落实独立学院转设主体责任,精准把握政策,把独立学院转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紧抓实。进一步优化全省本专科教育结构,积极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

三要增强人才供给能力。2021年我省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超过60万,这是推动江苏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人才库。要强化“百校联动”品牌效应,实施“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就业创业在江苏”等活动,推进“苏企优才”圆梦行动,引导更多高校优秀毕业生留在江苏工作。

四要提升科技攻关能力。省教育厅将大力支持有关高校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基础科学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支持高校实施基础研究“珠峰计划”,提高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的能力。

(四)聚焦人民群众关切,坚持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

一要补齐乡村教育短板。针对乡村教育存在的优质教育资源紧缺、教育质量亟待提高等问题,要持续加大政策供给,科学布局农村学校,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与监测,全面加强需保留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打造“乡村温馨校园”。要加大对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倾斜和支持力度,继续实施乡村教师能力提升工程,持续开展乡村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奖励计划,真正打造一支“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乡村教师队伍。要切实保障随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留守儿童等群体平等接受教育。

二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县管校聘”管理体制改革,解决教师资源配置统筹性不强、效益不高的问题。要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督导成果,各地要严格按照2020年预算安排落实到位,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

三要推进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省教育厅将持续推进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着力加强江苏智慧教育云平台建设,建好用好省名师空中课堂、城乡结对互动课堂、网络名师工作室等江苏版“三个课堂”,努力让每一位师生都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

(五)聚焦内涵建设,坚持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要更加注重基础教育水平提升。要持续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着力提升幼儿教育质量水平。要大力加强高品质高中建设,推动高品质示范高中主动对接教育部“强基计划”。要聚焦广大家长的烦心事,从细微处发力,严格落实各学段的作业要求,确保孩子们充足的睡眠时间。

二要更加注重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要全力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职教高地。要加快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启动第二批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继续推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加快实施中职领航计划。要加快职业教育本科、应用型本科的探索和推进步伐。

三要更加注重高等教育内涵质量。已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的高校,要在保持发展优势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领跑。具备条件的高校,要抢抓国家“双一流”动态调整的机遇,力争早日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

四要更加注重终身教育开放融合。今年,我们将“实现设区市老年大学全覆盖,每个设区市至少3所,80%的县(市)至少建有1所老年大学”列入了省政府民生实事,年底要进行考核。

五要更加注重对外开放提质增效。今年将启动教育对外开放质量提升工程,实施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特色专业、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等项目建设,启动高校外国留学生论文抽检工作,建立高校对外合作与交流绩效评价机制。

(六)聚焦热点难点,坚持不懈提高教育满意度

一要确保高考招生平稳有序开展。今年是我省新高考改革实施的第一年,各地各校必须提高政治站位,落实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要求,按照高考综合改革路线图的时间节点及任务安排,推动改革任务落实到位。要进一步加强政策解读和宣传,及时回应家长关切。

二要加快推进教育评价改革。目前,省教育厅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制订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江苏实施方案,并研制相关配套文件、若干政策清单、修订系列考评文件,坚决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

三要切实抓好扶困助学。学生资助是一项重要的保民生、暖民心工程。要坚持将育人作为资助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推出更多的发展型资助育人“套餐”,着力打造“智慧资助”江苏样板,做到资助对象精准、资助标准精准、资金发放精准,把政策举措落在实处。

四要构建校外培训机构长效管理机制。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评估已有治理工作,坚持常抓不懈,打出政策组合拳。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全省教育系统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教育工作的决策部署,提振精气神、焕发新气象,改革创新、务实进取,加快现代化教育强省建设,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百年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