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尘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扫尘

记忆里,家乡的小年一过,接下来,就得清扫房屋了。

房屋里的一切都要搬到院子里。炕上的被子搭到晾衣绳上,炕席卷好了,抱到墙根。炕席是高粱篾编就的,铺了三五年了,紫红的颜色还在,只是席角磨得薄了,磨得翘了边。席角得用干净的布块包裹起来,还要把席子擦干净。年夜里,村里长者要坐在炕席上,接受儿孙辈拜年。儿孙们呼啦啦进屋里,又呼啦啦跪下磕头,说着过年好的话。头磕完了,长者要端起炕上的簸箩,簸箩里有瓜子、爆米花,尽着儿孙们吃或拿。所以这炕席必须洁净,要不,儿孙们是会笑话的。

没有风,篱笆下的积雪映着阳光,闪着人的眼。三五只麻雀,落在院子里枣树上,歪着小脑袋,看院子里多起来的东西——风箱啦,面缸啦,还有那个泛黄的提篮。

提篮只在正月里用得到吧。正月里,提篮里装上几个饱胀圆润的饽饽,然后挎着提篮走亲访友。进门,主人家接过提篮,放炕头上。菜摆上,老烧酒喝过,临走,主人把提篮交回客人手中。都知道,亲戚走过这家,明日还要挎了提篮去那家的。

亲戚走完,提篮挂墙上再用不到。经春历秋,提篮落了灰尘,结了蛛网。这时节,该仔细刷洗干净了。

半导体收音机当年算是家里贵重的东西了,小心翼翼搬出来,放到泛黑的饭桌上。年三十包饺子,开着收音机,音量得调到最大。百听不厌的是吕剧,是《王汉喜借年》。王汉喜家贫,除夕夜到未来岳父家借年货,多亏未婚妻知冷知热,懂得体贴人,又有嫂子的善解人意,最终成就美事。

听者一边唏嘘,一边又面带微笑,剁馅儿,擀皮儿,不觉间,包好的饺子一圈一圈地排在了箅子上。

屋子里的东西尽数搬到院子里,木棍上绑了笤帚,仔细地清扫房子,房子里轻尘飘荡。灶前墙上得多清扫几遍,这地儿除夕得把灶王年画贴上,还要贴上一副对子: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人生一世,日子清苦也好,富足也好,最起码的是要有颗善心。存善念,行善事,行善积德,是做人的根本。这样做了,灶王爷腊月二十三上天去,也会多言好事吧——这该是人们最朴素的信念了。

慢慢扫,房梁啊,四面的墙啊,干净了,屋子里便亮堂了。

还要把窗玻璃、门玻璃擦干净,房子外的门楣窗框也要擦得纤尘不染。年下,门楣上窗框上要贴上过门笺。过门笺是五彩的,“过门笺落门前,落到门前都是钱”,是一种美好的寄托。过门笺红的艳红,绿的翠绿,让满院子都有了喜庆的色彩,有了年味。

冬日天短,不觉间,日头就要落山了,老枣树上的麻雀早没了踪影。此刻,该扫的扫过了,该刷洗的刷洗过了,一件件东西回归了原位。

“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割猪肉……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忙年,忙着,心里欢喜着。年一天天近了,美好喜庆的日子也快到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