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牛年说牛
■许国华
伴随着归乡人愈发浓烈的期盼,牛年昂首走来。“实‘鼠’不易,‘牛’转乾坤”等贺岁短语,霸气刷屏。经受了鼠年的磨难后,人们更希望吉瑞的牛能给大家带来吉祥好运。
牛在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二。古时传说,子夜“鼠咬天开”后,“地辟于丑”,牛便是辟地的功臣。虽然民间称谓牛为“丑牛”,但牛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并不丑,口碑极佳,几乎是勤劳奉献、忠厚老实、任劳任怨等许多优秀品质的代名词。
古往今来,无数文人雅士对牛赞赏有加,爱牛、敬牛、颂牛,画牛、咏牛、雕牛,留下了大量与“牛”有关的文艺作品。古诗词中咏牛名句汗牛充栋,唐代杜甫有诗句“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抒发了渴望和平、化甲铸犁的心愿;宋代李纲的“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表达“一心为民”的志向和抱负。近现代以牛自喻者比比皆是,诗人臧克家的“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赞扬老黄牛勤恳奋进、任劳任怨的品质;鲁迅不仅称颂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还发出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铿锵之声……这些诗句或慷慨,或悲壮,或感寓,或抒怀,无不笔底生花,雅俗共赏。历代画家喜画牛,唐朝韩滉有《五牛图》传世,号为神品。近代潘天寿、李可染、吴冠中,皆是画牛名家,吴冠中画过名为“奔腾”的牦牛图,画面上几头牦牛奋蹄疾进,其奋进之气,令人难忘。
传统文化中,牛是权力与财富的象征。农耕时代,牛的地位很高,几乎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耕牛越多,就意味着开垦的荒地越多,也就越富裕,故此牛的归属、数量,代表着所属人的财富、地位,就连物品的“物”字、特别的“特”字,都能与牛扯上关系。《说文解字》云:“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在农耕时代,民以食为天,牵牛耕田是第一要务,所以“物”也就成了所有事物的总称。古代诸侯歃血为盟,盛牛耳于珠盘,由主盟者执盘,故称主盟者为“执牛耳”。《左传·哀公十七年》云:“诸侯盟,谁执牛耳?”从此,“执牛耳”便引申为在某一方面居领导地位的意思。《圣经》中记载了以色列人用黄金打造金牛犊,供奉于案,当作上帝的形象来膜拜,因此金牛犊成为财富和地位的象征,而牛的活动则代表生产和增值。牛者,昂扬向上之象也,股海弄潮,股民都喜欢“牛”市。
日常生活中,牛是高大、力量、厉害的代名词。十二生肖中,牛是体积最大的,所以人们也以“牛”寓多或大。人们把说大话叫做“吹牛皮”,大材小用喻为“杀鸡焉用牛刀”,书籍之多称为“汗牛充栋”,力量之大称为“九牛一虎”,数量之多称为“多如牛毛”。食量大者称为“牛肚”,善饮者称为“牛饮”,脾气大者称为“牛脾气”。如果一个人能干,人们就会形容此人很“牛”,就是很神气、了不起、太厉害的意思。
我国汉字中,只要与牛为伍的,不是有点牛劲,就是有些牛的精神。在我们周围,活跃着一大批有着牛的品格秉性的人物,其中既有敢于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的“拓荒牛”,也有吃苦耐劳、任劳任怨的“老黄牛”,还有认准真理而毫不退让的“老犟牛”,更有富有朝气不畏困难艰险的“初生牛犊”……
牛年来临,大伙都要有一股牛劲和牛脾气,发扬牛精神,甘做“孺子牛”,不用扬鞭自奋蹄,干劲气冲斗牛,事业牛气冲天,牛年更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