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门发掘美、创造美、描绘美的课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一门发掘美、创造美、描绘美的课

■河南省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郭伟明

“班徽,是班级的图腾、班级的象征物。修武县第二实验中学有一间名叫‘竹节轩’的农村教室,在向全班同学征集班徽的过程中,刘浩楠同学设计的班徽得到一致认同。图案的下方是两段蓬勃生长的竹节,和班名‘竹节轩’相呼应。中间竹叶状的图形,像镰刀,又像号角,像冲浪的风帆,又像挥舞的翅膀。而图案上方那一团跳动的火焰,象征着一颗积极进取的心。对于局外人来说,这只是一个简单的符号,但对于‘竹节轩’班的孩子们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体现着一个班级精神生命的走向,是由师生亲身经历、共同创造的。而对刘浩轩同学来说,更是会成为一辈子的记忆。”这是朱永新教授在新教育第12届年会上对我校“竹节轩”的班徽设计作出的评价。

班徽的设计是我校校本课程“美术笔记”的成果。课程的研发灵感来源于学生们在“摘抄本”上自由随意地写写画画。这一课程旨在教会学生用美术的眼光看世界,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生活,抒发情感,实现生活化、人文化的美术教育。课程不仅符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而且融合了很多新教育课程“读写绘”的理念。

美术笔记因其图文并茂的优势,在各个方面都大有用武之地。与阅读课程相结合,学生们为名著插图,更深刻地理解作品,感受名著魅力;为描写四季的诗歌、散文作画,学生能跨越春夏秋冬,感受诗文之美,体验四季变化;以传统节日为主题,学生收集有关的民俗文化、诗词歌赋,用美术笔记的形式表现出来;此外,学生还可以为自己的日记、作文、读后感等配画,随时随地记录感受。

卓越的课程来自有效的课程实施。我们从学生认知规律和美术课程教学特点出发,确立美术笔记课程的教学模式:首先是体验文本,激发情感。美术笔记要结合文本,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表现情感。我们在课前导入文本,让学生自主预习,体验情感,激发创作欲望。其次是认识新知,明确方法。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带领学生落实课标内容,学习美术技能技法。第三是合作交流,放飞想象。合作交流有两种形式,一是同桌交流,二是小组讨论。通过合作交流,集思广益,拓展思路,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第四是动手实践,完成创作。这是美术笔记课程最重要的环节,有了构思创意,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在优美的音乐伴随下进行创作,自然成为一种享受。最后是展示评价,体验真情。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通过自评、互评、教师点评,拓宽思路,锻炼能力,提高审美水平。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美化生活。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美术活动,来激发学生创作美术笔记的兴趣,提升学生发现美、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素养。每学期,我们都以班级为单位,举办美术笔记精品作业展。“作业展”设立个人奖和优秀团体奖,布展和评比全程由学生参与。经过精选的美术笔记统一装裱后悬挂在教学楼的楼梯走廊上,不仅美化了楼道,也增加了学校的文化内涵,成为一道特殊的文化风景线。我们将美术与其他学科结合,面向全体学生征集主题手抄报作品,还让学生设计、布置教室,设计班徽,设计自己的名字,出班级墙报,美化学习园地等。美术不仅仅停留在课堂上,更是融入了学生的生活中。

我们的课程记录了学生的成长轨迹,也见证着学生美学素养的提升。学生在课程中收获良多,我们的课程设计也越来越成熟。美术笔记课程在2012年获得河南省焦作市教科研成果二等奖,2013年在焦作市校本课程开发现场会上得到隆重推荐, 2014年,《校本课程——美术笔记的开发和研究》获得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立项批准,2016年获河南省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发掘美、欣赏美、创造美,让美术成为最日常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形态,是老师们的共同目标,也是美术笔记课程永远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