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墨为伴,养正童年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以墨为伴,养正童年

——靖江市城中小学扎实推进书法教育侧记

■通讯员夏国耀记者 王艳芳

书法碑廊、滋兰厅、印痕墙、戏墨苑……走进靖江市城中小学,记者仿佛置身于一座书法文化主题园,移步换景,步步皆书法。教室里,学生正对照字帖练字:先观察掌握字帖特点、点画形态和结字规律,然后学习捕捉字帖特征,再运笔临摹。

“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开设了书法课程,探索书法特色教育,至今已走过30个年头。”靖江市城中小学校长丁习龙告诉记者,学校立足课程建设,以“墨”为核心理念,将“养正”教育思维贯穿于课堂和社团活动中,实现书法与育人有机融合。2019年,该校“翰墨润心,以文化人”项目入选泰州市卓越教育体系培育项目后,进一步明确了书法特色教育目标,追求“有继承的创新,有理论的实践”,努力使校本活动课程化、特色活动精品化、书法教育全科化。

采访中记者发现,该校学生对照字帖练字,都要经历一套特有的环节转换:目所见——心所悟——手所现,这是城中小学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探索出的教学法。“我们将这3个环节归纳为视觉印象、内心的归类与分析、技能动作的再现,一一对应学生的观察力、领悟力和表现力。”该校教师郑彬介绍说。

在引导师生精研书法技能训练的同时,该校还注重学生情感的激发、审美的培养,并依托书法课程,将书法教育植根于书法文化的土壤中。丁习龙介绍说,低年级学生初步感知欧、颜、柳楷书的特点,中年级学生了解楷书发展简史,知晓代表人物作品,学赏楷书名碑名帖,高年级学生读中国书法发展简史,学赏隶、楷、行、草等书体经典名碑名帖……学生在书法课程中逐步了解书法历史,提高书法鉴赏能力,书法教学逐步升华为文化教育。

为了给学生搭建更多学习、体验书法的平台,城中小学还成立了班级、年级、校级三级学生书法社团,设立10多个书法专用教室,每周开展4次社团活动。教师引导学生把书法中的章法、墨法和笔法等迁移到绘画中,为学校的“书画墙”增色,实现书画合璧。此外,师生们“举一反三”,将书法与音乐、舞蹈、朗诵和说唱表演等不同艺术形式巧妙融合,增强书法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学校还定期举办“书艺节”、讲述书家故事等活动,编创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书法文艺节目。春节前夕,学生们走进社区,义务为居民写春联,30年来从未间断。“如今,书法教育全科化已成为学校常态。”丁习龙表示,“我们将坚定引领学生‘端端正正写字,堂堂正正做人’,引领学生‘书’写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