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书匠到追梦人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从教书匠到追梦人

■江苏省南菁高级中学实验学校 赵永忠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内力的作用,但也离不开外力的推动。内、外力相结合就会减少成长过程中的阻力,产生成长的加速度。2018年底,我有幸参加了江阴市初中特级教师(名教师)后备研修班。两年的研修学习,不断助推着我,我从一个纯粹的教书匠蜕变为一个有教育教学梦想的追梦人。

感悟名师之道。参加研修班后,我真正与名师有了零距离接触,也真正感悟出了名师之道。2019年6月20日,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王高教授为我们作了题为“架好通向理想的桥”的讲座。王教授和学员们分享了自己的专业成长经历,提出名师要以质量为基础、特色为依托、社会承认为前提。我不禁对自己的教学生涯进行了反思:1990年工作的我,由于没有做好生涯规划,缺少发展目标,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和“名师”相距越来越远。听了讲座之后,我对自己进行了灵魂拷问:“我是谁?”“我想成为谁?”“教书匠是否就是我的职业终点?”通过导师的指导,我结合自身和学科特色,提炼出“激趣、探究、启思”教学理念,逐步形成了“以实验为基础,以思维为中心,以过程为主线,以探究为手段”的教学观。

正视成长差距。研修班的培训方式丰富多彩,除了名师的讲座,还有学员专业发展分析、阅读分享、专业研修交流讨论,此外还组织研究课、示范课的展示和观摩活动,让我受益匪浅。特别是2020年4月28日晚上进行的“专业阅读与教师成长”网络研修活动,真正让我找到了自己与名师存在差距的原因。培训过后,我心中涌起久违的生命的朝气。教材的基本稳定,为我提供了懈怠的温床;平时教学对教材和教辅图书的依赖,让我丧失了阅读的冲动,忘记了阅读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只有扩展阅读的广度,提高阅读的深度,让阅读成为教师职业生活的一部分,才能成就教师的专业发展。

提升专业素养。对于一名教师来说,课堂是立身之本,写作是行走之路,研究是成长之源。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书匠”形象而成为“创造者”,最佳途径之一就是进行教学研究。教学研究反映了教师对本学科教育教学方向的把控程度,没有研究的教育是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当然,初中教师不是教育教学理论的研究者,而是一名教学实践的研究者。研修期间,在导师的悉心指导下,我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进行反思。2019年11月20日,在苏派名师初中课堂教学展示和研讨活动中,我执教了八年级上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课。课后,我的导师从课堂的引入到推进、从过渡到提升、从结构到方法、从语言到板书、从素材到问题串、从设计到理念都做了详实的点评。导师肯定了课堂成功之处,也指出了与名师课堂的差距。他的评价让我对自己的课堂有了新的认识和定位,唤醒了我的研究意识,也让我开始审视并研究自己的课堂教学行为。

随着课堂教学研究的不断积累,我尝试着对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类研究、系统探索,从而提炼出课题“基于STREAM教育理念的初中物理实验拓展研究”,并申报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2019年成功立项。研究不仅让我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同时提升了我的教学能力,让我逐步从“经验型”教师走向“科研型”教师。

顾泠沅曾说过:“名师的产生是追求卓越的结果。”在研修中,我不断积极实践,自觉反思与调整,坚持以研究的方式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希望在不断的自我突破中,我能从一名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技能娴熟的优秀教师成为一名学术底蕴深厚、专业知识扎实、学术视野宽阔的卓越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