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坚持立德树人致力优质均衡
■夏立新
泰兴素有“教育之乡”的美誉,教育质量蜚声省内外。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泰兴教育面临的挑战也日益增加。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泰兴教育人牢固树立质量置顶意识,突出效果导向,加强顶层设计,聚焦关键环节,补齐短板弱项,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努力实现全市教育质量“进位争先”的目标,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满意度。
以抓细课堂教学为突破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抓课改,向高效率课堂要质量。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抓住了课堂就是抓住了教育质量提升的“牛鼻子”。我们坚持守正创新,多措并举,充分挖掘课堂教学潜力,放大“洋思课堂”经验,按照“适教适学、适负高质”的思路,推进“高效课堂”教学改革。我们积极探索“行政班+走班”课堂教学改革,推广泰兴市襟江小学教育集团“学科之行”和洋思中学教育集团“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月月清”的经验做法,注重“双基”巩固拓展,全面提高课堂效率;推行“校长进课堂”机制,通过推门听课、当堂监测、集中诊断等举措,倒逼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抓过程,向精细化管理要质量。高质量的教育离不开精细化的教学管理。我们聚焦“备讲改辅考研”等环节,制定全市规范性标准和要求,着力构建“目标细化、过程硬化、结果量化”的学校常规管理体系;成立以教育部门负责人为组长,教研、督导、基教等科室人员及责任督学为成员的督查组,对学校常规管理开展全方位、全过程的蹲点督查,做到有督查必反馈、有反馈必跟踪,推动学校管理规范化、高效化。
抓教研,向团队化协作要质量。我们统筹推进团队化协作教研模式,汇聚团队优势,努力实现“1+1>2”的教研效果。我们成立学科中心组,定期开展深度调研、精准剖析,切实提高教科研整体水平;组建市级命题团队,加强试卷命题、学生作业指导,不断提高试题、作业的时效性、实效性。我们聚焦两语阅读、课堂教学等,开展草根式、微课题研究,并建立课题成果转化机制,着力破解课题研究“假大空”的问题。我们聚焦新课程、新高考改革,加强选科选考研究和指导,不断提高教科研对中考、高考质量的贡献度。
抓激励,向精准化考评要质量。我们不断完善激励评价机制,鼓励、引导学校、教师充分释放教育创造力。我们优化《泰兴市教学管理和质量综合考评方案》,强化阶段性、过程性考核,凸显学生成长在教育评价中的应有价值。我们在较大规模学校探索建立年级分治制(将一个年级组一分为二,组成两个部)和班级比赛制(不分快慢班,全部均衡分班),营造“比学赶超”的良性教育氛围。我们组建市教学质量监测中心,在定期开展教育教学质量评估的同时,对毕业班教学情况进行常态化、精准化监控,准确把握全市教育教学动态。
以推进机制改革为方向
全面优化教育队伍建设
提升教师综合素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坚持从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出发,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摆在关键位置。我们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通过“银杏师德大讲堂”“双诺双评”等活动,选树先进、宣传先进、学习先进,不断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使命感。我们联合有关部门,聚焦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坚决查处在职教师有偿补课等师德失范行为,着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教书育人氛围。我们畅通教师发展通道,完善“全员参与、项目推进、多方协作”的教师培训机制,不断满足教师常态化、个性化的发展需要;分阶段有序推动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教师到集团校跟岗轮训,切实提高农村教师的业务水平。我们加大“名师工程”“学科核心研究共同体”等建设力度,营造“自觉当良师、努力做名师”的良好氛围,不断培养造就省内外有影响力的名师大家。
提高管理队伍水平。我们精心谋划、综合施策,不断提高教育管理队伍水平,促进教育事业行稳致远。我们建立健全优秀人才选聘机制,不断增强后备人才储备的厚度和深度;实施教育后备人才三级培养行动,定期选派优秀教师到先进地区跟岗锻炼,着力培养一批具有“实干精神”“开放视野”和“未来素质”的后备干部。我们推进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创新校长提拔聘任方式,不断拉长校长队伍的“板凳”;建立健全校长交流任职机制,将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校级干部两年以上作为城区校级干部任职的必要条件,不断激发校长队伍活力。我们实施“领雁计划”,通过理论学习、跟岗实践等,提升校长思考力、执行力,着力打造一支改革型、专家型、研究型校长队伍;建立校长任期目标考核和津贴补贴发放制度,压实提高质量责任,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格局,不断激发校长干事创业精气神。
深化用人体制改革。我们紧抓制度创新这个“制高点”,为优化教育人才资源配置消痛点、解难点、除堵点。我们探索推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大教师编制供给,科学核定岗位、绩效工资总量,统筹管理、动态调整、按需配备;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落实城乡统一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引导优秀校长、教师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和缺员学校流动,促进师资均衡配置。我们优化岗位设置管理,坚持岗位设置和职称评聘向乡村学校、薄弱学校教师倾斜;全面推行岗位竞聘制度,职称评审强化师德、能力和业绩导向,真正破除“五唯”现象。
以提高办学条件为重点
全面夯实教育发展基础
加强校园规划建设。校园建设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物质基础。我们坚持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力度,不断筑牢教育均衡发展之基。我们主动适应城市发展和人口流动趋势,加快学校建设步伐,在城区计划建设一批中小学及幼儿园,其中2所将在2020年年底建成投入使用;同时加快农村小规模学校标准化建设,促进城乡教育资源均衡分布。我们加强顶层设计,编制《泰兴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科学调整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针对城区以及部分乡镇中小学及幼儿园区域分布不合理的现状,计划合并一批、搬迁一批、新建一批,让优质教育资源更多更公平地惠及每一个孩子。
加快智慧教育建设。科技创新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我们持续推进现代科技与教育事业融合发展,用科技创新赋能教育质量提升。我们将“智慧教育”纳入智慧城市建设,大力实施教育信息化2.0行动,全市所有中小学创成合格型“智慧校园”。我们加快教育装备提档升级,力争到2022年,完成所有初中实验室成套设备更换,创客实验室实现中小学校全覆盖,达省教育装备Ⅰ类标准学校比例进一步提高,数字化、智能化的校园生态初步构建;加强“名师空中课堂”“泰微课”的推广应用,实现优质线上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致力特色品牌打造。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我们鼓励各学校大胆创新、大胆实践,培育各具特色的教育品牌。我们总结放大集团(联盟)办学经验,依托学前教育共同体,实施学前教育集团办学;聚焦“裂变+聚变”,推动“名校集团化”向“集团化名校”跨越,着力打造集团(联盟)办学的“泰兴样本”。我们实施学校特色品牌提升行动,组建创建指导团队,定期举办特色品牌建设论坛、特色品牌现场会等,不断厚植学校发展内涵,努力形成“特色更亮、品牌更响”的泰兴教育新质态。
(作者系泰兴市教育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