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用生命点燃未来
“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20最美班主任”特别报道
——追记灌南县张店镇南闸小学教师孙作来
■本报通讯员夏丹华潘志贵宋根东
今年9月7日,已入围“感动江苏教育人物——2020最美班主任”复选候选人名单的灌南县张店镇南闸小学教师孙作来因病不幸离世,终年56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依然惦记着学校里的学生,并通过视频转告孩子们,“我要回学校,继续给你们上课!”
在南闸这个偏僻的小乡村里,孙作来默默奉献了37年的教育人生,为南闸的孩子们点亮了生命光彩。
学校就是他的家
南闸小学是张店小学一个较为偏远的教学点,两层楼高的老校舍是村里为数不多的“高层建筑”之一。1983年,孙作来来到这里,正式成为一名教师。
“刚工作时我们都是合同教师,收入比较低,很多同事都陆续离开了。但我喜欢孩子,教书也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所以我选择了留下。”孙作来说。作为班主任,孙作来在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上一丝不苟,“既然学校把孩子们交给了我,教育好他们就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他主动进修学习。2018年,他作为优秀村小校长代表参加了灌南县教育局组织的境外培训。
从教37年,孙作来把家安在了学校,校即是家,家就是校。学校虽然偏僻,条件虽然艰苦,但孙作来对教书育人的执著、对农村孩子的爱不减分毫,始终坚守在农村教育第一线。农村办学条件差,学校的很多设施都是一边使用、一边建设,孙作来既是教师,也是木匠、泥瓦匠。工资微薄,家庭生活经常捉襟见肘,但孙作来从没有耽误学生一节课,每天总是面带微笑走进课堂。他深知教育对农村孩子的重要性,“很多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家中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这时候就需要我们做老师的来引导孩子们健康成长。”孙作来说。
学生就是他的孩子
孙作来对教育的用心是出了名的。据女儿孙华云回忆,小时候父亲因工作繁忙,常常好几天才能回一次家。陪伴女儿的时间本来就少,孙作来还总是带着试卷、作业回来批改。为了补贴家用,孙作来承包了15亩耕地,在学校和田间两头跑。
南闸教学点最早有上百个学生,随着中心小学教学条件改善,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去中心小学上学,去年秋季入学教学点的一年级新生只有6名。为了让6名新生尽快适应小学新环境,56岁的孙作来不仅在课堂上为学生们答疑解惑,课间还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我生长在农村,深知农村孩子读书不易。别说只有6个学生,哪怕最后只剩下1个学生,我也要认真地教下去。”
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在教育教学中,孙作来练就了一双敏锐的眼睛,他总是能发现学生身上的问题,及时纠正、教育,让他们健康成长。2017年秋学期,一名学生突发高烧,孙作来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把生病的学生背到距离学校3公里的医院,一边让医生检查病情,一边想办法向学生家长转告。一年级的3名学生因家庭条件特别困难,冬天没有御寒的衣物,严寒折磨得他们面临失学。孙作来了解情况后,利用双休日赶到镇上为他们购置棉衣、棉鞋,帮他们度过了一个温暖的冬天。
教育是一生的事业
任教以来,无论办学条件多艰苦、收入多微薄,孙作来对教育事业的信念从来没有动摇过,始终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2019年6月,孙作来被确诊为肺癌。癌症没有击垮孙作来,他一边安慰妻子,一边咬牙做手术。即使在术后休息期间,孙作来仍然惦记着学生和三尺讲台,“也曾绝望和痛苦过,但一想到孩子等着我,我不但要活得开心,而且还要扛起责任。”
术后返校,看到学生们紧紧地围着他,孙作来流泪了。“那一刻我非常感动,我告诉自己一定要坚持住。”上课时突发疼痛,他就撑着讲桌,咬牙坚持上好每节课。2019年10月,孙作来病情突然加重,癌细胞扩散到全身,他不得不离开讲桌,进入重症监护室。当校领导去医院看望他时,他念叨最多的仍然是学生,并郑重交上新一年度的党费。
在与病魔顽强斗争近一年后,孙作来带着对孩子们的无限不舍,永远离开了坚守37年的讲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孙作来仍然对这方讲台充满眷恋。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也将继续照亮南闸孩子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