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做教育的百花园
■扬州市江都区空港中学汤春权
“月映千川”,原是指同一个月亮照在河流之上会呈现出不同的美景。后来,佛家、儒家常借此来突出世界的差异性、多样性。大千世界如此,教育亦然。
先看这样一个故事:在远离日本本岛的飞岛上,原本住着一群养老的老龄居民。一天,岛上来了一对青年夫妇,同来的还有他们的孩子。为了这一个孩子,岛上的居民开办了一所学校。这个孩子占用了这所学校的全部资源:教室、食堂、厕所……
有人说:这样做值吗?从社会经济效益的角度,赞同的人估计不会多;若在教育资源紧缺的城市中,为一个人动用这么多资源,也是让人匪夷所思。那从教育的社会功能看呢?试想,如果没有“飞岛学校”,那孩子还能接受教育吗?没有了教育权利的保障,他的其他权利还能得到保障吗?失去了受教育的可能,那孩子的未来恐怕也会令人堪忧。
所以,有人说,教育就是一种特殊的慈善。城市教育所做的社会贡献自不必说,但不容忽略的还有乡村教育。《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培养懂农业、爱农村、惠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把乡村人才纳入各级人才培养计划予以重点扶持,大力发展面向乡村需求的职业教育。这一规划也决定了乡村教育的目标,那就是培养农村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如前所述,城乡教育是“月映千川”,各有其价值。这也表明了“飞岛学校”存在的价值。它保障了孩子受教育的权利,使其不至于游离于社会之外,这不正是当今乡村教育的最大价值吗?
什么是好的乡村教育?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革社会的精神。毛泽东同志在1917年所发表的文章《体育之研究》中说,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这些先人的言论应该可以作为乡村教育的注脚。
那么,如何打造好的乡村教育?
首先,在思想认识上返璞归真,认清本真价值。
相比城市教育,乡村教育更像百花园。如果你是草,那就让你更加青葱;如果你是花,那就让你更为艳丽——这才是乡村教育最有价值的地方。我们每个乡村教育人都要有这样的教育自信:我们只做教育的百花园,不做工业的生产线。
一切从人的培养出发来搞教育,尊重实际,承认现实,做真正的乡村教育,这是对乡村教育朴素的教育认知,也是有价值的教育认识。
其次,在学生培养上因材施教,追求参差之美。
乡村教育是教育的百花园。如何做好百花的护花使者,也是摆在乡村教育人面前的一道难题。
有人说,面对百花,应该让其接受公平的待遇:同样地浇水,同样地施肥,同样地让其享受阳光雨露。但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虎皮兰、仙人球在“一刀切”的浇水后会郁闷地死去;丁香花会因殷勤地施肥无法来年开花;君子兰、吊兰等若常被搬到室外,纯属多此一举。
所以,要让百花园真的百花丰茂,必须因花而异。在教育上,就是因材施教。
在去年的跟岗学习中,我们跟踪了无锡市梁溪区南长实验中学。这所学校不大,800多名学生,生源质量也并非顶级,但学校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追求平凡中的卓越,打造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闯出了一片天。对于学习有潜力的学生,学校给其提供文化学习的平台;对于一些文化学习不太突出但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学校则在保证其文化学习机会的同时,组织他们学习美术,使其在美术上有特长。在中考时,不少学生凭借美术特长,赢得了进入高中进一步学习的机会。可以说,正是因材施教,使得该校的绝大多数学生拓宽了自己成长的空间。
承认城乡教育的不同,承认人际间的差异,这是朴素的教育认知;而因材施教,追求参差多态之美,亦是乡村教育的价值所在。
再次,在学校发展上因地制宜,打造办学特色。
在城镇化进程中,乡村教育面对的挑战显而易见,最直观的表现是学生数的减少。与此同时,还有一小部分乡村学校盲目与城市学校攀比硬件或校容校貌。
我们不能忘了,乡村教育最大的优势是什么。那就是广袤的泥土地,这也是乡村教育坚强的后盾。因此,我们要在泥土地里下大功夫,做大文章。
这方面,一些乡村学校做得很好。比如有学校租用农田开辟“逐梦蓝天小农场”,建立班级责任田;有学校在校园内开辟“幸福农庄”,种植瓜果等;有些学校重拾农村传统运动项目,如排球操、竹竿舞、抖空竹、跳绳等。再比如,里下河水乡学校因地制宜地挖掘“莲文化”——不要说看,听了就让人能嗅到沁人心脾的清香。这些实践活动很有特色,既彰显了乡村学校的特质,也在回归教育本真上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更有些乡村学校立足本地传统,传承发展“非遗”。比如有小学开办“小少堂评书”社团,某中学组建舞龙队、威风锣鼓队,这些都是老树开新花,传统谱新篇。
当然,乡村教育绝不是闭关自守,与外界隔绝,更不是孤芳自赏。陶行知先生曾就乡村教育提出,实施乡村教育最容易也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乡村教育不能关起门来办,一定要与城市打成一片;同时还要有世界的目光和民族的目光,这是很要紧的。乡村教育要立足乡村,但不囿于乡村。比如开辟农场,如果仅是种庄稼,那是培养传统农民。我们应该挖掘其课程资源:记录观察日志,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写劳动作文,进行文学教育;画出农场劳动之景,进行美术教育;赞美劳动的歌唱,进行音乐教育;还可以用无人机拍摄景色,进行现代科学教育……
立足乡村特色,这是教育的朴素;打造出自己的学校特色,就是教育的价值。在以城镇化为发展方向的当今社会,乡村教育同样可以成为美丽的百花园。我们不仅会看到教育的“月映千川”,更会看到教育的“千灯映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