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斋 月
■许国华
院子里静悄悄的,一丝沁人心脾的凉意,夹着桂花的淡淡花香,悠然地飘溢。我们这帮孩子伸长脖子,屏气凝神地等待月亮娘娘的降临。奶奶说了,中秋的月亮娘娘要精心地梳妆打扮,用最漂亮的面孔下凡来吃月饼。
院子的中央,奶奶放了一张案桌,蹑手蹑脚地端上了月饼、菱角、香梨、莲藕、柿子等供品。我们看着果盘中的供果,馋涎欲滴,希望斋月亮的仪式早点结束,能早点一饱口福。香炉、烛台也摆好了,奶奶点上一对蜡烛,请了一炷香,面向东方,向天空拜了几拜,喃喃自语,然后插进了香炉。我们知道,奶奶是在请月亮娘娘下凡。
院子里开始弥漫一股淡雅的薰香味。烛台上蜡烛的火苗,不停地在飞舞跳动,散发出黯淡的光芒。袅袅的薰香烟雾中,奶奶的神情严肃而又虔诚,笼罩了几分朦胧而又神秘的色彩。
我们瞪大眼睛,眺望天庭。此时,月亮娘娘已经梳妆完毕,穿过青纱般的薄云,羞答答地露出真容。月亮似崭新的玉盘,一尘不染,清光四溢,格外硕大,格外明亮。
如水的月光溜进了院子,淡淡的清辉,洒落了一地。奶奶招呼我们过去。我们按照奶奶的要求,跪倒在香炉前,依次虔诚地向月亮娘娘三叩头。奶奶在旁喃喃祈祷:“月亮娘娘保佑我家小孩,一年四季平平安安,读书学习聪明伶俐。”我们全家人,逐个叩首拜月,奶奶在一旁祈愿全家幸福美满、吉祥安康。
溶溶的月光下,我们盯着案桌,唯恐月亮娘娘把案桌上供奉的月饼、果品全部拿走,一点儿也不给我们留下。我们在心中默默祈祷,盼望斋月仪式早些结束。
终于盼到了礼成撤供。院子里热闹起来,嬉笑声不断,一扫刚才斋月的凝重气氛。我们全家人在院子里围桌而坐,边吃月饼果品,边听长辈讲民间传说,赏月亮,过中秋夜。
奶奶招呼我们吃案桌上的菱角、香梨,据说吃了能让孩子变得聪明伶俐。斋月的供品被赋予了吉祥美好的寓意,吃起来是有讲究的,可以讨口彩吉利,月饼寓意“团圆美满”,菱角、香梨寓意“聪明伶俐”,柿子寓意“事事如意”,而藕则是“喜耦良缘”,寄予夫妻恩爱、家庭和睦之意。
月色深深,如银如水,如梦如幻。中秋夜讲的故事,自然也都与月亮有关。我们如醉如痴地沉浸在长辈讲的故事之中,不时地抬起头,眺望月亮,企图寻找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的身影。我们这帮孩子中,有人惊叫起来,说是看到了吴刚砍伐的桂花树、嫦娥居住的广寒宫了。我们揉着惺忪的眼睛,顺着那人的指向,极力地搜寻,月亮上,影绰朦胧,婆娑迷离,似真似幻。
“八月半,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圆;八月半,斋亮月,亮月娘娘保平安……”奶奶教我们唱儿歌,稚嫩的声音,缥缈在如水般清澈透亮的月色中。
那时候的月饼,还算是比较稀罕的,受经济条件的限制,也就只能在中秋解一解嘴馋,品尝一下味道。奶奶把撤供下来的月饼,分成几块,放在盘中,让全家人慢慢品尝。咬上一口,那甜甜酥酥的感觉,真好。
我们依偎在奶奶身旁,眼睛微闭着,品味着那美妙的感觉,不知不觉进入了梦乡。那一夜,置身在如水般温柔的月光下,格外温馨甜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