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精一﹄文化之道
■江苏省宜兴中学校长
姚伟荣
《尚书·大禹谟》有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创办于1928年的宜兴“精一学社”(后称“私立宜兴精一中学”,省宜中前身)的“精一”二字就取自“惟精惟一”。在先贤们看来,中华文化的这十六字心传,尤其是“精一”二字,恰恰是教育者应当秉持的匠心精神的最佳诠释。自此,“精一”这一文化种子扎根于学校,并绵延至今近百年。
树高千尺,离不开沃土的滋养,一所学校的成长,离不开校训的引领。宜兴中学礼堂门口悬挂着一副对联——“亲其师,爱其友;劳乃体,苦乃心”,这也正是先贤们为了砥砺后学而精心设计的文化意象。在历届师生的践行中,“亲爱劳苦,惟精惟一”成为全体师生的行为准则,深刻于师生们心中,并被立为校训。“亲爱劳苦,惟精惟一”的校训,作为一种精神、一种品格、一种气质,在一代代师生的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促使他们奋进、前行。
而今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教育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教育改革向纵深发展迫在眉睫。回溯历史,放眼未来,我们认识到,秉承“精一”文化的理念,赋予“精一”文化新的内涵,是彰显学校的精气神,推动学校高品质内涵发展的要务。
秉承“精一”文化意味着学校教育的每一个步骤都要精心,每一个环节都要精细,每一项工作都要铸成精品。“精一”文化,承载着学校全体师生在教育上志存高远、追求卓越、心无旁骛、追求恒一、严谨细致、追求完美的教育理想。它是历代师生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学校核心发展理念在教育教学执行层面的提炼生发。在沧桑变化的历史中,学校之所以能始终屹立宜兴教育的潮头,最深层次的原因当是学校用“精一”文化理念铸魂,锻造了思想的筋骨。
要丰富“精一”文化,赋予它新的内涵,必然要将“惟精惟一”的校训内化为学校追求的教育品质。在新的教育改革发展形势下,我们顺势而为,提炼出新时期“精一”文化在教育上的基本内涵:精心、精细、精彩。
“精心”,在于“用心、专心、诚心”,反映的是我们对教育教学工作的态度。无论是学校管理制度的设计,还是课程体系的设置,抑或是课堂改革的创造,都需要学校所有参与者精心致思的态度。
“精细”,讲究“精密细致、精益求精”,体现的是我们育人方法与过程的严谨。宋代朱熹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对于学校的制度建设、文化建设、校园建设、后勤服务、常规管理等,我们要做到精细化,这正是新时期社会赋予学校的新理念,更是学校向好发展的指引。
“精彩”,意指“优选精华、佳妙出色”,呈现的是我们对工作亮点与特色的不懈追求。学校名特优教师领衔的工作室,在教育科研、学科教学、教师培养等方面成绩斐然;地域文化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育、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方面成果丰硕。
“精一”是学校师生严谨细致、心无旁骛、追求完美教育理想的最佳写照。它熔铸了无数师生的心血和理想,包含着开发精品课程,构建精致课堂,锻造精良师资,实施精细管理,设计精彩活动,建设精美环境,成就学子精英人生等丰富内容。追求“精一”的教育理念已成为学校师生一段收获生命、幸福成长的璀璨旅程。
回顾历史,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将不断推进“精一”教育理念向纵深发展,力争用精致的管理策略,以实施精准目标为导向,关注个性、重视细节、追求卓越,打造科学与人文有机结合的教育范式。
教育是传递人类文明薪火的事业,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的过程。在江苏省宜兴中学这块文化底蕴深厚的沃土上,全体“宜中人”将时刻牢记“惟精惟一”的校训,做卓越精一的事业,办精美一流的学校,育精纯如一的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