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书往事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借书往事

■张新文

父亲不识字,可说出来的话却挺有水平,他说:书就是砖头,砖头可以盖高楼大厦,书可以在脑子里搭起一个亮堂堂的世界。

那时我还小,只以为一本书和一块砖头个头有些相像,但是怎么也不理解父亲所言的“书能在脑子里盖一栋房子”。因为父亲很看重读书这件事,所以,他总是处处为他的儿子能够多读书而想尽办法。比如串门或走亲戚,发现人家的孩子有小人书看,他就会很不好意思地跟人家商量,尽自己的努力借回来给我看。因为是借的书,父亲会说:你要赶紧看,还要爱惜书,看完我还得及时还给人家。有时,因为一本小人书,父亲得来回走好几趟,那时没有交通工具,出门全靠两条腿。

那时,我心里常想:到底是什么力量能让一个不识字的人,有如此大的动力呢?后来大了才知道,原来父爱是最好的答案。父亲借来的很多书充实着我的精神世界,快乐着我的童年。

读初中时,因为升学考试成绩突出,我被县一中录取。由于进城读书必须住校,我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多了起来,闲暇时就会去县图书馆借书阅读,每次最多只能借2本书,读报纸和杂志是不用花钱的,只是不能带走阅读。图书管理员是个上了年纪的大爷,每次去大爷那里办理借阅手续,他总是把老花眼镜擦了又擦后戴上,不停地打量着我,又不停地看着我手上借的书。大爷可能是很奇怪,为啥一个身材瘦弱

矮小的农村娃,竟然痴迷文学书籍。

当时,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我借了三次,读了五六遍,小说主人公高加林刚到县城读高中的时候,也喜欢去县里的图书馆,路遥描写的图书馆的摆设跟我们县的图书馆很像。夏天,图书馆里没有空调,只有吊扇不知疲惫地转着,如果坐在风扇吹不到的旮旯里就会汗流浃背。冬天,没有暖气,只有煤球炉子取暖,天寒地冻的,一个炉子哪能温暖得了整个图书馆呢,所以冰冷是我对县城图书馆刻骨铭心的记忆。

每次借书回来,我总是掰着手指头算日子,作业完成了就抓紧读,有时宿舍熄灯了,我就打开手

电筒钻到被窝里读。一次,校长晚上值班查寝室,他到我床边慢慢掀开我的被角,我却浑然不知。“跟我到办公室去一趟!”那时,我才知道校长来了。跟着校长到办公室,本以为他会痛批我一顿,但校长问明情况后却很高兴地说:“爱读书是好事,只是时间是挤出来的,可不能占用本该休息的时间啊!以后如果再有急需归还的书要读,就到我的寝室读。”从那以后,每天晚上下了晚自习,校长的寝室就成了我读书的地方,一直到高考结束。

后来爱上文学,每有文字见诸报端,心里总忘不了渐渐远去的借书往事,校长寝室的那盏灯也一直在我的心里闪烁着、温暖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