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所向未来可期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心有所向未来可期

——南京市新世纪实验幼儿园办园20周年侧记

■本报记者 潘玉娇

20年,一个逗号

7月13日,2020年春学期结束前的最后一个星期一下午,南京市新世纪幼儿园园长蔡萍在办公室忙碌着。小朋友即将放学,正是幼儿园一天中最忙的时候,她准备抓紧结束手头工作,去大厅协助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离园护学。“蔡园长好!”这时,门口传来一个女孩脆脆的声音,大(3)班蔡闻秋小朋友与班主任老师手牵着手进来了:“马上就要毕业了,我想送您一件礼物。这是我亲手画的福字,祝您生活幸福!”

小闻秋的举动让蔡萍感动又感慨。2020年夏天,包括蔡闻秋在内的107个孩子,结束了3年幼儿园生活,即将迈入小学开始新的人生阶段。而对于新世纪实验幼儿园来说,2020年的暑假同样不同寻常:20年前,这所幼儿园正式成立,招生时节,蔡萍带着12名教师在门口搭个台子等着家长报名;20年来,幼儿园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园所先后被评为南京市优质园、南京市示范园、江苏省示范园、江苏省优质园,保教质量获得家长一致点赞。如今,幼儿园迎来20岁“生日”,这是一段历程的结束,更意味着新征程的开始。未来,如何进一步提升办园品质,更好地为广大学生和家长服务,蔡萍和教师们正满怀信心地探索与追寻。

新世纪实验幼儿园成立于2000年5月,2014年划归省教育厅机关服务中心管理。幼儿园刚创办那会儿,周边入住居民较少,一个自收自支的单位办园如何谋得生存,是当时全体教职员工面临的严峻问题。

“来的时候就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当时的境况还是出乎意料。”蔡萍对幼儿园成立之初的情况记忆犹新:为了多收一个孩子,招生工作从早上八点延续到晚上八点,方便出来散步的家长前来咨询;为了服务家长需求,幼儿园陆续开办全托班、日托班,开设早晚餐服务,老师们白天带班上课,晚上照顾孩子起居,24小时轮轴转;为了节约经费,20岁出头的女老师们承担了所有体力活儿,十几张100多斤的办公桌,她们咬着牙从一楼扛到四楼。

“当时许多老师都身兼数职。”保健教师陈娟告诉记者,自己除了当会计,还要每周跟车接送住得较远的全托班孩子,这也让陈娟在不知不觉中记住幼儿园每个孩子的名字,这个“特殊技能”一直保留至今。每天早上在幼儿园门口做晨检的她,总是微笑着呼唤每个孩子的大名,让接送孩

子的家长惊奇不已。

在蔡萍眼里,老师们曾经的辛苦经历,已在潜移默化中积淀成为幼儿园宝贵的精神财富。“激烈的竞争环境让老师们强化了为幼儿、家长服务的意识;与孩子们日夜朝夕相处让她们对幼儿的生活习惯和心理状态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而在辛苦的工作中,大家更学会了舍小家顾大家,学会了团结、拼搏和奋斗。”

得益于教师们的这股子拼劲,新世纪实验幼儿园办园品质稳步提升。成立仅2年,该园被评为南京市标准园,2004年和2005年相继被评为南京市优质园、示范园。2006年,该园通过江苏省示范园验收,2007年成为首批江苏省优质园。

以“教科研为先导”的理念更加促进了幼儿园发展。从2005年开始,在专家们的指导下,园所围绕节日课程,开展三个五年滚动课题研究《以“节日”为线索的园本课程建设》《生活化的节日课程》《游戏精神导向的节日课程再构》,分获“十一五”“十二五”江苏省陈鹤琴思想研究会课题研究一等奖、二等奖。2010年,园所在南京市率先开展“区域游戏”探索,为此后的课程游戏化打下基础。2015年,该园成为省幼儿园教育研究基地

幼儿园,2017年成为江苏省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园,也是南京市鼓楼区唯一的社区早教基地。

如今,新世纪实验幼儿园拥有12个班级、410余名幼儿、55名教职工。余芳芳刚毕业时正逢幼儿园招聘第一批老师,入职20年,她感受最深的是办园条件不断提升。“应聘那会儿,我爸爸骑着自行车载着我,在周围转了两圈,好不容易才找到幼儿园的大门。后来,我们的园舍越来越大,办园条件也越来越好。”

王丹丹也是办园初期招聘的一名教师。这些年,她从自己参加培训的经历中,清晰感受到幼儿园的变化与发展。“记得刚开始那几年,许多学习与表现的机会优先给予那些名园的老师们,我们不在其中。但现在,我们的老师也经常受邀上公开课,或者带领其他青年教师一起学习,这让我们越来越为自己的园所自豪。”

“2020年像一个逗号,在这之前,幼儿园从一片白纸开始,实现了起步、成长、发展,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认可。”蔡萍说,“在这之后,我们将会在课程研发、师资建设、改善设施设备等方面继续努力,更好地为每一个幼儿服务。”

 以节日心情迎接每一天

    受氛围,中班孩子侧重体验实践,大班则引导孩子自主参与。

   

    “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园的课程实施理念也不断改进与提升。”南京市鼓楼区学科带头人、有着20年教龄的崔纯告诉记者,一开始,大家只是单纯地希望丰富儿童的生活体验,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各种节日活动,比如临近春节时带小朋友去隔壁的超市、银行拜年。将节日活动提炼为园本课程后,系统性、完整性增强了,但基本上还是教师提前预设好每个环节,再组织小朋友参与。而现在,教师会引导小朋友自主设计好每一个节日活动,让他们真正按照自己的意愿来过节,“这与课程游戏化的精髓不谋而合”。

   

    去年过“动物狂欢节”时,王丹丹带领班里小朋友用孵蛋器成功孵出了一窝小鸡。“哇,小鸡刚出壳的时候居然是湿乎乎的!”看着这群毛茸茸的小家伙,孩子们异常惊喜。王丹丹趁热打铁,带着他们了解鸡蛋孵化所需的物理条件、卵生动物与胎生动物区别等科学知识。后来,一场意外导致小鸡死亡,小朋友们纷纷掉下眼泪,王丹丹又引导孩子们正确认识死亡,理解生命的宝贵。“育人的一些环节是可以预想到的,也有一些是无法预料到的。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和小朋友一起成长。”王丹丹说。

   

    “对幼儿来说,节日就是愉快,节日就是游戏,节日就是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新世纪实验幼儿园设计的节日课程特别是园本课程,体现了老师们对幼儿更多的了解和理解。”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虞永平说。

    让老师拥有满满的幸福

    让老师在40天内每天梳一个不同的发型,在一天之中要做5次“小排头”,邀请园长陪自己吃一顿午餐……这是2020年毕业季前夕,新世纪实验幼儿园大班小朋友提出的毕业愿望。

   

    原来,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幼儿园办学秩序,热热闹闹的毕业典礼已不能正常开展,怎样能给即将毕业的孩子们留下难忘的回忆?老师们费尽思量。“一千零一个毕业愿望”活动由此诞生。“我们让每个孩子用画笔把愿望画出来,然后一起讨论实现的方法和步骤。”副园长丁卫丽告诉记者,孩子们的愿望千奇百怪,但老师们想方设法地克服困难,给孩子们满意的回复。“这项活动是大班‘独立节’的重要部分,让孩子以迎接节日的心情迎接每一天,是孩子的心愿,也是我们设计课程的初衷。”

   

    新世纪实验幼儿园每个幼儿家长都发现,孩子在幼儿园经常过节。节日名称五花八门,有的大家很熟悉,比如元宵节、端午节;有些节日内容很明确,比如劳动节、消防节;还有些节日没怎么听说过,比如独立节、朋友节……在各种各样的节日活动中,孩子们参与节日的萌发、准备、发展和庆祝,亲历全过程,由此获得不一样的生活体验。

   

    “过节,在我们儿时的记忆里总是快乐的,它赋予生活更丰富的色彩和情感。”蔡萍介绍说,从2005年开始,新世纪实验幼儿园开展《以“节日”为线索的园本课程建设》等系列课题研究,老师们将各类节日筛选、分析,甄选不同节日的核心价值,梳理出适合孩子参与的节日。按照不同的来源,这些节日被分为“传统节日”“社会节日”(包括纪念日)和“园定节日”3种,有的节日只在单一年级段开展,比如大班的独立节;有的节日是全园参与或某两个年级段同时开展,比如劳动节。小班孩子重在感

    2011年大学毕业后,陈小娟就来到新世纪实验幼儿园工作。2018年4月,她带着户外科学探索组的小朋友到幼儿园院子里种植茄子、丝瓜,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将种子埋入土中,悉心呵护它们成长。暑假结束,当孩子们回到幼儿园,惊喜地发现他们种植的蔬菜结出了

    累累果实。到底是谁种的茄子最重?怎么测量丝瓜的长度?小朋友们叽叽喳喳,产生了很多疑问,陈小娟便引导他们做各种各样的测量。在掌握了若干种测量方法后,孩子们意犹未尽,又开始测量幼儿园里滑滑梯、银杏树等其他物体的长度。

   

    孩子们的表现让陈小娟颇受鼓舞。她将其整理成课程案例《茄子有多长?——测量活动中儿童行为观察与回忆》,得到幼儿园老师们的一致好评,被推荐至鼓楼区参加评选,又先后获评南京市和江苏省优秀案例。后来,该案例被选为省实施课程游戏化项目案例范本,并被推送至教育部。

   

    原本只想将自己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与大家分享,没想到却获得这么大的荣誉,陈小娟坦言“感觉像中了奖”。她说,这一切,离不开园长和其他老师的悉心帮助,“他们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帮助我一起修改案例,老师们彼此间的无私帮助和真诚相待让我感受到了融融暖意,也让我学会了如何去关爱更多的人。”

   

    “一直以来,我园都坚持师德为先、能力为重的管理理念,把师德建设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做到师德教育的常态化、制度化。”蔡萍说,在提升师德的同时,师能建设也丝毫不放松。管理上,以园长为引领,年级组为中心,提高年级组工作效率;制度上,构建并完善课程研讨、课程审议、资源评估机制,带动课程能力主动提升;模式上,人人都是独立创新的主题,促进个人持续发展。

   

    在课程游戏化项目启动后,幼儿园尝试将教师、后勤等各岗位负责人及工作人员纳入课程游戏化团队中,同时将课程游戏化项目建设计划书分解,纳入每学期“全园工作计划”和“教科研工作计划”。对于课程游戏化的重点和难点工作,幼儿园则陆续成立专题研究小组,如课程审议组、区域游戏组、户外游戏组、生活审议组、课程资源组等,每阶段

    制订研究重点,逐个攻破难题,提升研究经验,开展持续性、浸润性教研。

   

    “为了提高教师的课程实践能力,幼儿园给予每个教师充分的自主空间,自主规划课程,自主确定教学、游戏的时间和进程。”丁卫丽告诉记者,每个班级幼儿的兴趣点和经验不同,教师开设的课程也不会完全相同。比如今年夏天,小朋友在户外活动时发现虫子变多了,中(1)班的一个孩子从家里带来一只蜗牛,引发了大家的兴趣,老师就带着孩子们一起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记日记,给蜗牛洗澡;中(3)班的小朋友在户外活动时意外发现一只蝉,小朋友们觉得很有意思,老师就引导大家去研究蝉一生的生长变化,绘制知了海报。

   

    近5年来,新世纪实验幼儿园通过各种平台,向同行、教师、家长及社会传播教师的教科研感悟和理念,先后接待全国各地幼儿园观摩4000余次,并前往苏州、淮安、镇江、宜兴、泗洪等地送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们也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共有170篇论文在国家、省、市、区级教科研论文比赛中获奖。另有8位教师个人市级课题立项,其中6位教师结题获奖,10位教师区级课题立项、结题。

   

    来园之前,王娜曾有过在其他民办园工作的经历,后来遇到职业瓶颈。“来到这里以后,我的问题迎刃而解,因为我发现新世纪实验幼儿园教师团队最大的特点就是专业性强,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怎样基于儿童立场看问题。在这里工作我心里很踏实,很有幸福感。”

   

    职业的幸福感漫溢在新世纪实验幼儿园每位教师的心里,由此带来的生活幸福感也洋溢在园所每个孩子的笑容里。回顾走过的20年,蔡萍说,“我们很幸运,省教育厅机关服务中心给予了我们强大的后盾;我们很自豪,幼儿园有一支敬业、专业、富有爱心的教师队伍;我们很欣慰,这些年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支持;我们坚信,幼儿园的明天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