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厕所”里的“大文明”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近年来,睢宁县持续改造校园厕所,发挥环境育人功能,涵养学生良好习惯——

“小厕所”里的“大文明”

■本报记者王琼通讯员李秀江朱玉洁

徽派吊顶、彩绘墙面、温馨提示语、创意手工饰品……日前,记者来到睢宁县梁集小学,学生厕所令人眼前一亮。环绕厕所的,是明亮整洁的连廊、庭院式绿化、多彩的科普文化墙。

这是睢宁县推进校园“厕所革命”的一个缩影。2018年,该县教育局发文,从基本设施、卫生管理、文化建设等5方面明确中小学卫生间管理标准和要求,启动校园“厕所革命”。睢宁县教育局局长彭燕在动员会上提出,“力争通过3年时间,着力打造安全、清洁、优美的如厕环境,充分发挥校园环境的育人功能,让‘有味道’变为‘有内涵’,以卫生间管理促进学校常规管理品质提升。”

“基础设施改造是规范卫生间管理的基础。”睢宁县教育局基教科科长朱友平介绍说,根据要求,所有新建教学楼每层都设有厕所,所有学校都按照标准设置充足的蹲位、便池、洗手盆和水龙头,地面与墙壁铺设瓷砖,安装隔离挡板,粪污实施无害化处理。据统计,两年多来该县共投入5000余万元,新建、改扩建学生卫生间83个,增加蹲位5300余个。

2017年,睢宁县新城区实验学校在全县中小学率先实施卫生间节水改造工程,安装红外节水感应系统,实现年节水量8万余吨。很快,红外节水感应系统在睢宁全县中小学校普及,每年节水260余万吨,节约资金600万元。

睢宁教育人认为,学生厕所是学校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把学生厕所从脏乱差的“一角”变成靓丽的“一景”是“厕所革命”的初级目标,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厕所有“面子”更有“里子”。

基于此,睢宁县在推进“厕所革命”的同时,充分挖掘学校卫生间的育人功能。各校调动师生参与卫生间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师生涂鸦厕所文化墙,制订如厕规则,创作厕所文化标语,打造独具特色的厕所主题文化。“厕所文化设计加入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就有了鲜活的元素。文化中有了规则构建,规则中有了文明自觉,努力实现厕所净化、绿化、美化、文化、亮化的有机统一。”彭燕说。

睢宁县凌城镇中心小学从环保、安全、卫生、如厕习惯等入手,以本校特色“童谣”为载体,引导学生创作“厕所文化我设计”主题漫画,配上朗朗上口的童谣,张贴于厕所的隔板和墙壁上。睢宁县第二小学、双沟镇中心小学等推行高年级师生轮流值日制度,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做污渍清理、杂物捡拾、浮尘擦拭等厕所日常清扫与维护工作,强化卫生间劳动育人价值。

“学校不仅是教授知识的地方,也是涵养文明习惯的地方。”朱友平说,从“厕所革命”抓起,他们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习惯、规则意识、责任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全县各校在积极打造“一校一特色”卫生间文化的同时,还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文明健康发展。如今,睢宁校园“厕所革命”的成效,不仅体现在卫生间、校园里,还延伸到家庭和社会中,学生自觉遵守常规,有序用餐,不乱丢、不乱扔垃圾,积极参与家务劳动。

据了解,从今年开始,睢宁县教育局还将对全县中小学卫生间实施分类管理,开展年度评比,加强卫生间人性化设计,提高卫生间使用便利性,推动全县校园卫生间全部达到安全、卫生、环保等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