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春芽”我的梦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我的“春芽”我的梦

■刘光兵

编辑完本期校刊《春芽》的最后一篇文章,已是黄昏。我走出校门,马路上静悄悄的,霞光照在屋顶上,明亮耀眼。

坡下,是一望无际的田野。正是麦子生长的季节,到处是青青的麦苗。麦田前面是一道道沟渠,里面一点水也没有,长满了野草。这些不起眼的小草的生命力是那样的旺盛和坚韧,让我不由想起了在抗疫战场上克服各种困难与病毒做顽强斗争的勇士们。

每当在新闻里看到那些在抗疫前线不辞辛劳的身影,我在感动之余,常扪心自问:我是不是也应该做一点有意义的事情?是不是也应该为大家做点贡献?这也成为我编本期《春芽》的初衷。

《春芽》是我们学校自己的杂志。前几年刚创刊时,领导重视,老师积极,学生投稿踊跃,出刊很正常。后来随着师生热情的下降,校领导的频繁变动,《春芽》不再被提起,渐渐停刊。今年寒假前,校领导又和我聊起《春芽》,让我看看能否组织人编一期。我很犹豫,因为我不敢确定能否得到大家的支持,而且我担心自己是否有时间和精力去做这件事。但疫情发生后,我改变了想法。看到各行各业的人们在抗疫过程中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我在感动之余,决定编一期高质量的《春芽》,让学生们在经历宅家学习的枯燥日子后,能享受一次自己参与“烹饪”的精神“盛宴”。

我先拟了一个征稿通知,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通过校园网络发给全校师生。令我意外和感动的是,征稿通知发出后没几天,稿件就开始像雪花般涌进我的邮箱,而且有两位同事主动表态愿意帮我审稿、排版。

稿件收到了,人员配齐了,下面就该考虑如何给本期《春芽》定位和选材了。我知道,一本高质量的杂志,风格和主题是灵魂,必须围绕一个中心,才会有特色。

那晚我倚在门上,一边思考着本期《春芽》的主题,一边看着玉盘似的月亮高挂天空。月亮又大又圆,我不由想起了小时候的梦想。

那时我最大的愿望是去月亮上看看,不是去找嫦娥和玉兔,而是想去感受一下月球上的引力是什么样。因为当时教我的语文老师说,月球的引力小得多,只有地球的六分之一,在上面能跳得很高,摔倒了也不疼,走路就像腾云驾雾。老师的话我记在了心里,决定当一个宇航员,有朝一日到月球上去亲身体验一番,这也成为我小学、中学努力学习的动力。后来我长大了,知道这对我来说,只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梦想。于是我开始不停地阅读关于月亮的文章,用自己的想象去感受月亮的魅力。我也渐渐明白了,人不可能去经历所有自己想经历的事情。李白说:“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和天地宇宙相比,我们只是微不足道的沧海一粟,但我们可以发挥想象,因为想象没有尽头。语文老师帮我打开了一扇窗,激发了我学习的动力和想象的力量。所以我一直认为,最好的教育不是教学生多少知识和道理,而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展开想象的翅膀,主动去探求未知的世界。我要让他们看到高山大海,看到日月星辰,看到沙漠森林,让他们明白,生活绝不仅仅只是眼前的枯燥与疲乏,还有美好的远方,只要努力,就可能到达。

想到这些,我豁然开朗,将本期《春芽》定位为:一扇知识的窗、智慧的窗、心灵的窗,让学生在里面激发灵感,交流思想,发挥想象,播下梦想的种子,去追寻属于自己未来的诗与远方。

经过无数次遴选、修改、讨论,一本崭新的《春芽》终于在今天编辑完毕了。我心中一块石头也落了地。

不过本期《春芽》也有个小小的遗憾:“佳作欣赏”版块里,学生的文章很多,而老师的文章太少。除了我自己,只有一位老师的文章。

走在回家的路上,不知不觉间,天暗了下来。一阵风吹来,令我神清气爽。在路的拐弯处,我看见斜坡上凌乱的杂草间,有几株小野花,绽开花瓣,在风中摇曳。

回到家,母亲告诉我,镇子西面的检测站撤了,进出不需要通行证了,而且听说许多地方检测站都撤了,看来疫情已经控制住了。我很开心。是呀,只要大家齐心协力,再难的坎也能迈过去。就像那些小野花,虽然生长在荒野里,但只要心中有梦想,再贫瘠的环境也不能阻止它们绽放花蕾。我愿我编的《春芽》,也能在学生们心中种下一个美丽的梦想,等待来年开出鲜艳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