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思政课堂要从“心”开始
■无锡市梅村实验小学 张学良
近年来,小学思政课堂经历了多次教材调整,从“思想品德”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再到现在的“道德与法治”。每次调整适度改变的是课程的设计思路,不变的是课程的性质。这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
小学思政课以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为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有义务在儿童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拓展活动,“心”的体验
小学思政课以生活性、活动性、综合性、开放性为课程的基本特点。小学阶段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活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有义务在儿童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虽然是一门活动性课程,但在学校由于受到课程时间的限制,我们仍然有一部分课程内容以传统课堂的形式来组织实施。然而,要让这门课程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课堂上的深度互动、触及心灵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忽视了这一点,课堂就变成了简单肤浅的说教。例如,小学道法课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面对成长中的新问题”,其中有一个教学内容是“学会沟通交流”。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喜欢跟什么样的人沟通,为什么?”孩子们立刻把思维的视角拉向自己的生活:“我喜欢跟真诚坦率的人交流”“我喜欢跟尊重别人不同意见的人交流”“我喜欢跟懂得倾听的人交流”……由于互动内容走进孩子们的生活、走进孩子们的心灵,孩子们在这样的课堂中获得心灵的丰满。
拓展活动,“心”的体验
小学思政课的活动性特征遵循了儿童知、情、意、行的发展规律,超越了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授,以活动为教学的基本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者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老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验、感悟和主动构建来实现。因此,活动的设计让孩子们有“心”的体验就显得尤为重要,活动的设计内容要选择在孩子们成长的需要处,形式要让孩子们喜闻乐见。
五年级道法教材中有一个“自主选择课余生活”内容。自主选择课余生活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需要发展的能力。当前,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单调的现象普遍存在,参加各种培训班、玩各类电子产品的现象占有很大比例。对此,我校非常重视丰富的活动设计,读书节、艺术节、科技节、体育节、梅韵艺术大舞台、梅韵体育馆、梅韵科技馆、诚品读书廊、梅韵环境设计院、梅韵外交大使馆的设计,为孩子们的成长搭建了体验的空间。
多元评价,从“心”出发
道法课程的活动性特征决定了该课程评价有别于其他学科。近年来,我们关注该课程评价的多维路径,其中从“心”出发的表现性评价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质性评价与量性评价相结合,“不以分数论英雄”。教材中关于历史、自然、法律等知识类的评价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做参考,同时更多地兼顾习惯养成、品德形成的纵向提升、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相结合。我们将孩子在道法活动中参与率、参与的积极性以及在参与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素养,通过教师评、家长评、生生互评等方式评定等级,公示后录入“学生素质报告单”,真正落实了道法课的评价“不只是老师说了算”。除了注重这些过程性评价,我们更关注评价在孩子们的习惯养成教育中的作用。多元综合评价,让孩子们更关注平时的表现,有利于孩子们社会性的发展,从而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内化、构建、体验、理解规范、服从规范,从而实现人的精神生长。
小学道法教学需要在新的时期进行新的探索。一孩一宇宙,如何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动态构建内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现人的个体社会化与个体个性化的发展,让每一个个体得到充分的尊重和自由的成长,是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探索的。
近年来,小学思政课堂经历了多次教材调整,从“思想品德”到“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再到现在的“道德与法治”。每次调整适度改变的是课程的设计思路,不变的是课程的性质。这是一门以儿童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索、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性综合课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