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好奇心,才会有新世界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有好奇心,才会有新世界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王栋生

砍去的树枝长出新枝,而且更加茂盛,我到50岁时才明白适当地砍伐能保持林区的材质。小时候得知风力可以发电,心向往之,那样可以省下多少煤,当年煤炭供应太紧张了,城市不得不分区停电。60岁那年,我到西北去,看到成片的风力发电机,场面很震撼,我以为这是最清洁的能源。同行的一位工程专家说,制造风力发电机先得耗费大量水泥和钢材,制造了工业污染。看了那巨大的机塔和叶片,我认为他的话有一定的道理。

很多疑惑充满头脑,逼使我一直在思想。很多人有过和我一样的童年,他们也像我一样对世界充满好奇,我们因此有思想着的童年、带着梦想的童年。可以说,童年遐想的很多问题,让我的生活变得丰富,而且一直跟随我到了今天。而“世界”也在变,我明白,这是因为天下有无数的人一直在不停地“想”。

然而,现在有不少学生为什么除了教辅和考试,他们就不能抽空多向世界看几眼?“到处都是建筑工地,随着楼体变高,周围高大的塔式起重机是如何上升的?”我问学生。“这个问题重要吗?”“考试会考到吗?”学生不认为需要了解。如果我是物理教师,我就主张考。怎么能

说不重要呢?中国是世界上生产塔机最多的国家,也是使用塔机最多的国家,在城市几乎随处可见。虽然他以后可能不会去操作塔机,虽然他以后不一定制造塔机,可是如果他是个善于学习并能举一反三的人,他就会认为有必要关注一下。今天的社会,很多人出于生计,在从事他们并不热爱的职业,工作能给他们带去不错的收入,却不会给他们任何的惊喜。所谓的职业倦怠,与人在受教育过程中过早丧失好奇心有一定的关系。

“专心”与“好奇心”是不是一定矛盾?没有“好奇心”如何“专心致志”?看一些小学识字教学的介绍,教师能用许多有趣的办法引导学生识字,很受启发。唤起学生的

好奇心和求知欲,应当是教师的基本职业素养。有些教师担心学生不“专”,担心好奇心会造成学生知识芜杂,这些教师可能只看到“杂”对学科考试存在不利,而未必看到“杂”有可能发展为教育所期望的“博”,更未必能发现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有可能逐渐形成一套观察、质疑、探究的思维方法,并以之为创新的精神基础。

好奇的过程越长,思维的发展根基越扎实。人总希望变得聪明一些,希望发现新世界,也希望世界能变新。随着阅历的丰富、不断获得新的经验,他越来越会认为世界、人间和生活的一切富有学习价值,人可以这样享受生命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