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缓慢而用力地穿透“硬木板”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特级教师成长之道

学会缓慢而用力地穿透“硬木板”

■汤建英

现在,我已经退居二线,成为一名光荣的协理员。在这样的一个人生节点,按下回放键,盘点得失,重温喜忧,一看高下,我仿佛看到了青涩的我从33年前徐徐走来。

选择:痛苦且快乐

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初中时的一节英语课上,当老师问我们将来想做什么的时候,我为了说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答案,站起来朗声答道:我将来想当老师。未加思索,但一语成真,两年后我走进了师范学校的大门。

1984年初中毕业,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我决定读中专,哥哥帮我填报了师范学校,一是可以很快转户口,保证毕业后的就业;二是可以免费读书,这对3个孩子都在读书的家庭可以说是减去了很大的负担。但没有读大学成了我心中隐隐的痛,读师范学校、做教师成了我无奈的选择。

1987年8月的一天,我带着喜悦、惶恐的心情走进了心中那神圣的学堂——宜兴市实验小学,当听到“汤建英教数学”的宣布时,我从头凉到了脚。因为在师范学校读书的3年里,在实习的那段时间里,在等待分配的日子里,我一直认定自己是教语文的。然而,我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要教数学,原先所做的大量笔记都是关于语文的,没有一条数学的内容,教数学成了我阴差阳错的被选择。

就这样,我不情愿地接手了两个一年级班级的数学教学。后来,我才知道是因为我在宜兴实小实习时上的数学课得到了学校教导处王秀蕙老师的欣赏才有了这样的安排。从此,我便与“既有工具的质朴,又有科学皇后的尊崇”的数学打上了交道。孩子们的天真无邪,教学工作中的新奇挑战,宜兴实小良好的学术氛围,让我渐渐适应了数学教师的这个身份。

1999年,我有机会到宜兴市教师进修学校工作,负责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工作。但我喜欢学生,喜欢给学生上课的感觉。这次,不换学校,我有足够的选择主动权。

2014年暑假,宜兴市教育局任命我为宜兴市阳羡小学校长。虽然我舍不得离开我的教学岗位,但我还是愉快地走上了寻找风景、寻找意义的一段新的旅程。

前行:缓慢而用力

蜗牛不相信自己的缓慢,它一步一个脚印地向着自己的目标爬行,最终到达了目的地。

在生活中,我看过很多种穿透硬木板的方法,有用钉子钉进去的,痛快干脆,但木板易碎;有用电钻的,轰轰作响,有着工业化的快捷……而我欣赏的是螺丝钉穿过木板的方式,持久契合。我的专业成长之路便如那螺丝钉,缓慢而用力地穿透“硬木板”。

工作两年后,我被安排到了宜兴实小分部荆溪小学。在那里,我得到了第一次在全市公开教学的机会。一次次备课,一次次试教,一次次修改,领导与同事手把手帮扶、心贴心鼓励,让我自信地走上了讲台。我穿着一件自己编织的毛衣,面对一年级的孩子,上了一节颇有难度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现在回过头看那节课,只能算是比较流畅和完整,但课后领导、听课教师的肯定,我对数学教学多了一份喜爱、多了一份期待。

在荆溪小学工作一年后,我又回到了宜兴实小本部。我有机会参加学校承担的一项江苏省“八五”规划课题,这让我有了更多的机会、更高的平台、更广的视野。两个班的数学教学,我用两种不同的教材体系,备不同的课,教学不同的内容。而我20年前尝试的新的教材体系,如今已成了现行一年级教材的编排体系。实验班的特色课程——思维训练,让我获得了一个理解、认识、审视数学的崭新视角。思维训练课也激活了我的思维,激发了我的创造性:没有教材,自己编写;没有范例,自己摸索;没有挂图,自己制作幻灯片。虽然是一周一节思维训练课,但我乐此不疲。课堂上,学生高涨的学习兴致、学校领导和教研室专家随机听课后的高度评价都给了我极大的鼓舞。作为实验班教师,我也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上海、杭州、北京等地的学习,让我拥有了更为广阔的教育视野。

教育科研是一个教师实现快速专业成长的必经之路。我非常幸运地在工作的第4年就开始参与课题实验,一直幸福地行走在教育科研的大道上。从“八五”规划到“十三五”规划,我先后参与了中央教科所的 “学习与全面发展” 课题,省级课题“整体、合作、优化、发展”“以自我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小学自主创新教育的模式研究”,其中“以自我教育为突破口,全面提高学生素质”这一课题获得了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走上校长管理岗位的5年里,我没有放弃对数学教学的研究,只要有机会,我便会投入到数学课堂中,与心爱的学生在一起。我是学校数学专职代课教师,一个学期最多可以上到两个多月的数学课。同时,我会以听评课的形式进入数学课堂,一学期听课近100节。而学校大大小小的数学研究课、公开课,我都全身心投入,和数学教师一起,研课,听课,议课,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群策群力,我在用另一种方式坚守我的学科本位。

名师工作室更是给我提供了施展才华、迸发智慧的舞台。从无锡市名师工作室到宜兴市名师工作室,我带领工作室成员探索专业提升之道、寻觅生命课堂之魂、探寻“双师”培养之策、寻求团队成长之效。“输出”不忘“输入”,“成人”而后“立己”,“深入”走向“浅出”,在数学专业化成长的道路上,我感受到理智的快乐、生命的荣耀。

我思故我在。在实践的同时常常会有一种思考的冲动,我喜欢捕捉教育教学中的细节,把所思所想诉诸笔端,工作至今,已有60多篇论文发表、获奖,参与编写了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数学课堂诊断》。

是金子总会发光,岁月最能锻炼人和检验人。1998年,我被评为无锡市教学能手;2001年,我被评为无锡市学科带头人;2003年,我被评为无锡市名教师,当时是无锡市最年轻的名师;2010年,我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我坚信,只有缓慢而用力,才会穿透“硬木板”。

回看:欣喜和遗憾

所谓常识,往往不过是时代的偏见。要超越这个时代的偏见,唯一的方法,就是阅读。

33年,人生中怀揣憧憬、充满激情、最富斗志的33年,我把它给了学生、给了小学教育。看着一届又一届的孩子从小学起航踏上另一段人生旅程,真的非常幸福,我很感谢当时那无奈的选择。

回看走过的路,有成长的喜悦,有不够努力的遗憾,到协理员岗位工作的半年多来,我深深体会到以往的阅读学习不够,不管是教学工作还是行政管理,一直是在消耗和支出,一直是储存和“供给”不足。于是,我重新开始通读小学数学教材,再次研读2011版的数学课程标准及解读,继续啃读数学理论书籍。我也感觉到以前的浮躁、应付和浅尝辄止,开始学习凝心聚神,逼自己坐得住“冷板凳”,背诵古诗文,临帖练字,学习钢琴弹奏,与工作室成员反复修改论文,和工作室成员线上磨课研讨……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人在旅途,永远别忘了行走的意义。从校长岗位上退下来,我很高兴又回归到一名数学教师的身份,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我在努力抵达这样的境界。

(汤建英,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现任宜兴市实验小学协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