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粽香情浓
蒲绿榴红,栀艾飘香。转眼间,又过了一个端午节。
母亲在二妹家小住,节前我跟母亲打电话,询问买哪些过端午节的食物。母亲说,年纪大了,也怕麻烦了,就买几个粽子意思意思吧。于是,我便在超市买了些粽子、绿豆糕和鸭蛋带回家,准备第二天接母亲回老家过节。
超市里应景的物品应有尽有,什么香包、虎衣、虎肚兜、虎头鞋……诸多跟端午习俗相关的小玩意很是抢眼。
孩提时,大人在我胸前围过大红的围兜,挂过玲珑的香包,在我的手足上绕过五颜六色的丝绳,说是可以避邪除疫,安度炎暑。那时,我刚记事不久,对新鲜玩意颇感好奇,小伙伴们在一起做游戏,还相互比较与欣赏,有时一边玩,一边跟着大孩子唱起端午歌谣:“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菖蒲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子黄。”
村里人对过端午节非常重视。虽说是夏收夏种时节,大人再忙,家家户户也要插艾草、包粽子,给孩子准备一两件避邪的物品。在我们家,父母每天下田劳动很是辛苦,裹粽子的任务自然就落在奶奶身上了。那时,我家人多,奶奶一个人裹粽子很是不易。她要淘一大筲箕糯米,还要泡上花生、红豆,把买来的粽叶煮好。准备工作做好了,奶奶才开始动手,选粽叶、折角、舀米、撮花生、裹粽叶、打结、剪绳头,一连串的动作相当麻利。尽管如此,奶奶一个人要从上午忙到下午才能裹完,最后裹成的粽子盛了满满一水桶。
奶奶裹粽子时,我觉得新奇有趣,常待在一旁傻看。有时我提出要自己裹一个,奶奶不同意,说我不会裹,弄不好会糟践糯米和粽叶。我不听奶奶的话,抓起一片粽叶就学着裹粽子,可总是裹不好,不是裹不严实,就是把糯米撒了一地。即便偶尔裹了一个扁扁的粽子,也是个“四不像”,逗得妹妹哈哈大笑。最后,奶奶把粽子全部倒进大锅里煮,我和妹妹就在厨房里里外外蹿个不歇。不一会儿,厨房里便飘出浓浓的粽叶香味,我与妹妹眼巴巴地盯着大锅盖,希望粽子早点出锅,我们好早点品尝到诱人的美食。
端午节一早,一家人围坐在小桌旁,津津有味地蘸着白糖吃粽子。奶奶把煮好的粽子盛在一个大碗里,我挑选一个花生粽子自己剥。我把粽绳剪断,小心翼翼剥开,看着雪白发亮的糯米,闻着浓浓的粽香,心里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我喜欢把粽子戳在筷子上,用粽子角尖蘸着白糖吃,然后慢慢品尝这期待已久的美食。奶奶见我随意丢在一旁的粽叶,总要把上面沾着的零星的米粒夹起来吃掉。饭后,奶奶讲的那些有关端午的故事我记不清了,但是她老人家让我从小谨记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的家训,我至今仍铭记在心。
多年之后,当奶奶离我们远去,我才渐渐明白,端午带给我们的,还有对亲人的思念与祝福……
今年端午节早上,我打开锅盖,一股浓浓的粽叶清香顿时在厨房弥漫开来。咀嚼粽香的时刻,我品味更多的是亲情,是生活的馈赠!除了奶奶,我还要感恩我的母亲,她不仅哺育了我,还是我生活的导师,教我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谦虚做人。她辛苦劳作一生,心里牵挂的依然是子女,是这个家!每天一大早,母亲就起床、洗衣、烧早饭,侍弄家前屋后的瓜果蔬菜。干活,是她的生活常态,忙碌是她的生活节奏,只要还能做得动,母亲就感到快乐!
我还感恩我的岳母。她虽然离开我们10多年了,但她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眼前。当年,我们一家三口住在离岳母家不远的小镇上。每到端午,岳母一大早准会乘车赶来,拎着满满一篮子粽子和鸡蛋。她一生善良勤快,疼爱子女,有什么好东西总是惦记着别人。虽说多年过去了,岳母煎炸的柳条鱼、包的青菜肉馄饨、亲手做的可口的饭菜,都叫我难忘。
岁岁端午俗相似,年年夏五“粽”是情。粽子里裹着的是一种爱,是一种永远的惦念。我们吃的是粽,记的是心。在这个传统佳节里,我陪伴母亲度过了一个快乐的端午,我也重温了一次幸福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