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人之本 孝于心
——品《论语》里的孝道文化
■李明智
《论语》作为儒家经典中的经典,从仁、义、礼、智、信、孝等多方面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值得细细品读。读到《论语》中有关孝的语句时,反观当代学生对孝的理解和表现,我感悟良多。
孝行有方,方为人子之本。《论语·为政》中有载,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这说明作为人子首先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健康。《论语·里仁》中载,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一喜,一则以惧。”这是提醒子女要留意父母的年龄,高兴于父母长寿的同时也要担心父母可能出现的健康问题。《论语·里仁》中载,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作为子女如果因生活等问题,不得已离开父母身边,那一定要把父母妥善安顿好,有了周全的方法,方能去远行。
敬爱于心,方能孝行于外。《论语·为政》中有载,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孔子认为人与动物在孝方面的区别,不在奉养,而在内心是否尊敬,如果仅仅是为了让父母老了有饭吃有衣穿,却没有好的态度,心中也无尊敬,那么这种孝就不是真孝,孔子一语中的,点明了孝的核心:发自内心尊敬的孝,才是儒家所推崇的孝道。
大爱有容,方能孝道有行。《论语·先进》中有载,子曰:“孝哉,闵子骞。人不间于其父母昆弟之言。”孔子这句话不吝赞美之词,称赞闵子骞的至孝。闵子骞被后母虐待,寒冬身穿芦花衣,又被亲父鞭打,但闵子骞并不记恨父母,却能从大局考虑问题,那句“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感动过多少父母,闵子骞这种孝本质是一种大爱。
传承孝道,方能弘扬家风。《论语·学而》中有载,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父亲去世,要花3年的时间反思父亲一生的所作所为,把良好的品质继承下来。如果每代人都能把父辈良好品质传承下来,家风传承之秘诀不言而喻,良好的家风也会让社会更加和谐友爱。
为人孝顺,方能遵纪守法。《论语·学而》中有载,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这句话也正应了古语“求忠臣必到孝子之门”所言。时至今日,此话依然有理,试想一个整天满口仁义道德却不孝顺父母的人,能对社会发展做出什么贡献。在家为孝,家庭方能和谐,家家和谐社会定然太平安定,弘扬儒家孝道文化对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也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论语》里的孝道文化内涵丰富,于其身,要孝而有法、孝而有敬、孝而有行;于其家,要以孝传家,形成良好家风;于其国,以孝促和谐,和谐带发展。用以孝为内涵的德治引导人心,才能继承和发扬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共筑我们中国孝道文化的精神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