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湖老街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金湖老街

■梁万年

金湖老街,自然比不上高邮、宝应的,更不用说和南京的夫子庙或是扬州的东关街相比了。但在金湖,老街自有其特有的地位。金湖建县前,隶属于宝应。据《宝应县民国县志》记载,乾隆年间一次大洪水,从上游飘来一尊木制大佛,大佛在避风塘内被人捞起,1794年,善男信女在老街北首,建了一座大佛寺将其供奉。这样算来,金湖老街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说是老街,其实就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狭长巷子。后因东西走向的建设路从中间穿过,就有了北老街和南老街之说。

乾隆年间的大佛寺早已坍圮,1956年,金湖中学的前身宝应县黎城初级中学创建,校址就临时设在老街北首,紧邻黎城中心小学。

老街北首紧靠后大圩,东北角是轮船公司,公司往南有一条路直通前面的建设路。东边是一个不大的河汊,停泊着许多船。

三河渡、石港渡等客人在轮船码头下了船,大多选择从大圩直下,从老街由北往南走。而上船的客人,大多选择从老街东面的路往北去渡口。

老街的路面,现在想来大约一丈多宽,由长条石铺砌。因为年深月久,青石光滑无比,痕辙深深。临街是店铺,后面是住家。早上开门,店家往往将木质的长条板一块一块卸下,露出柜台。晚上打烊,门板再一块一块上起。屋上盖的是小瓦,旧式的。老街的两侧,不时有小巷穿过,一米来宽,悠悠长长的,似蛛网一般,为人们提供进出的便捷。

再后来,老街两边有了工厂、有了会堂,新式的建筑保存着大跃进和人民公社时期的建筑风格,有的门头是梅花和五角星的造型,有的大门类似南京长江大桥上的三面红旗的造型。街边还有劳动桥派出所和小医院(金湖人称县人民医院为大医院)等。

老街商家林立,市井繁华,行当俱全,有杂货店、茶食店、糖烟酒店、裁缝铺及烧饼炉等。还有一些临时的小摊子,比如配钥匙的、修鞋的、箍桶的、剃头挑子及熏烧摊子等。渔民在这里可以买到桐油、渔网及悬挂的帆布;农民在这里可以买到犁铧、铁锹、镰刀;学生在这里可以买到笔墨纸砚;妇女在

这里可以买到针线篦子及孩童的老虎帽、兔子鞋;走亲访友的,饼干、桃酥、馓子,尽可挑选。水缸、米坛、油罐、锅碗瓢盆、篮子扫帚,挑挑拣拣,摸摸拿拿,当年能买到的物资这里几乎都有,即使不买你也可以盘桓半日。

时代变迁,北老街渐渐冷落萧条。改革开放后,人们富裕起来,就又在原址复建了大佛寺。随着拆迁开发改造,如今北老街已不复存在。

现在的南老街仍然是店铺林立,店铺种类繁多,从北往南,有好几十家。夏天,热浪滚滚,家家在门市上空升起遮阳用的黑色遮阳网,东西对家各挂各的,正好在空中无缝对接。电风扇使劲扇着热风,无奈的店家既要耐得住热,还要忍受蚊虫的叮咬。冬天,寒风刺骨,开店的不少人手上都有冻疮。他们挣的是辛苦钱,顾客大多都能体会。

南老街是金湖人员最密集的场所之一。每天人来人往,生意兴隆,热闹非凡,逢年过节更是摩肩接踵,去老街走一走似乎成了金湖人过年的一种仪式。金湖老街,在这个新时代又一次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