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藕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家乡的藕

■祁尚书

我的家乡阜宁,地势平坦、河汊交错、塘荡棋布,是典型的水网地区、鱼米之乡。利用这一优势,家乡人民除了大量养殖鱼、虾、蟹、鳖,种植大片水稻,还栽植藕、茭白、荸荠等经济作物,其中,藕的种植面积最大。

家乡的藕分为深水藕和浅水藕两种。深水藕长在河、汊、塘、荡,在栽植的次年随时可以采收,因此市场上一年四季都有它的身影。不过,因水深淤厚,采收颇为费事。浅水藕长在低洼的水田,春天栽种,秋天采收。因水浅淤薄,易于采收,上市期集中在秋天和初冬。

藕是家乡人喜爱的食物。平时,人们将藕切成细条,放适量的油、盐和葱、姜等调料,在锅里爆炒。两三分钟,一盘藕丝便炒好了。藕丝吃在嘴里,清香而脆嫩。炎热的中午,人们将藕切成薄片,拌上白糖,入口凉丝丝、甜津津的,正合韩愈的诗句“冷比雪霜甘比蜜”。亲戚上门,宾客到屋,主人常将藕切成二寸长短,指头粗细的棒状,与猪肉一起红烧。浸透肉汁的藕棒,散发出浓浓的肉香与藕香。

阜宁城的小街窄巷里,常年能见到风味小吃藕饼。摊主多半是系雪白围裙、套着护袖的妇女。食客落座后,摊主在两块薄薄的藕片中间夹进豆腐、肉糊等馅儿,外面涂一层粘稠的面,放在滚滚的油锅里煎炸。见到大人手搀孩童,摊主就亮起嗓子,迭声叫卖:“又香又脆的藕饼哩,又酥又软的藕饼哩……”甜美的叫声勾出了孩子的口水,孩子便使劲儿拉着大人的衣襟朝摊子边靠拢。出锅的藕饼,色泽浅黄,外层酥脆,内里香软,慢慢咀嚼,清香鲜美缠绕舌尖,令人回味无穷。

立夏日,家家户户吃糯米藕。孩提时代,立夏日的前一天黄昏,从田里劳作归来的母亲将洗净的藕切成两段,又将糯米装入藕孔。然后,用两根中间粗两头尖的竹针将切分的半段藕合成一段,放进锅里煮。锅上热气蒸腾,屋子里氤氲淡淡的清香。我和两个弟弟围在锅灶旁边,不时摸摸鼻子,咂咂舌头。三弟实在等不及了,牙齿发出“嚓嚓”的碰撞声,问正在烧火的母亲:“妈,藕能吃了吧?”母亲抚摸他的小手说:“再等等,让你们吃够。”一会儿,母亲掀开锅盖,一股清香味扑面而来。熟糯米藕,色泽暗红,黏乎乎、香喷喷的。我连吃了几个,打着饱嗝问母亲:“妈,立夏吃藕有什么寓意?”母亲笑着说:“藕是清凉物,立夏吃藕,一夏就不觉得热了。”

冬春两季,家乡人遇到生孩子、过生日、建房子、娶媳嫁女等喜庆事儿,丰盛的宴席上少不了一道甜菜——藕圆。它的外面是淡红色的藕粉和面粉混合的糊糊,里面是芝麻粉、桃酥、桂花和白糖。藕圆吃在嘴里,柔柔的、滑滑的、甜甜的,口感爽润,沁人心脾。

家乡还有这样的习俗:小伙子到岳丈家迎娶新娘,带的压轿礼中,除了两条红尾鲤鱼外,还必须有两节鲜藕,应“配偶”之意,意味着小夫妻成双成对、夫唱妇随。

白嫩鲜美的藕啊,不仅彰显家乡的水乡特色,而且渗透着家乡淳厚的民情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