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梁”策,激活发展一“溪”春水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以改革“梁”策,激活发展一“溪”春水

——无锡市梁溪区推进集团化办学掠影

■本报记者王琼通讯员夏茹

“学校开办之初最难的是得到家长的信任,而现在已经获得周边群众的普遍认可。”作为一所新建的小区配套学校,无锡市东林古运小学用3年的时间,迅速成长为“百姓口中的好学校”。该校校长武凤霞说:“集团化办学让学校从开办之初就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这是它快速发展的奥秘。”

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2016年8月,无锡市梁溪区正式启动集团化办学改革实践,4年来,该区共组建13个教育集团,实现全区43所中小学集团化办学全覆盖,区内各中小学教育质量、办学条件等快速提升。“我们希望通过集团化办学,强化目标管理,优化资源整合,推动学校同生共长。”梁溪区教育局局长潘鹰说。

做好“加减法”为集团增权赋能

“集团化办学绝不是挂牌子、走过场,我们有实实在在的举措。”梁溪区教育局副局长周唯巍介绍,该区把推进集团化办学放在重要位置,从2016年开始,相继出台多个文件,对集团化办学的管理架构、岗位职责以及教师交流、经费使用、绩效考核等作了明确规定,确保集团化办学有序、规范运行。

该区还专门设立教育集团发展专项资金,在基础建设、设施设备、文化建设等方面优先考虑集团校。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经费500万元。

除了出台政策为梁溪区集团化办学做“加法”外,该区还积极做好“减法”,扫除机制障碍,为集团增权赋能。

目前,梁溪区所有公办中小学全部纳入集团化办学大框架,探索适合集团化办学的现代学校管理制度。教育集团实行集团党委(党总支)书记及总校长、副总校长、集团中层三级管理,设立文化建设和资源保障中心、教学管理中心、学生成长和指导中心、教科研训中心等部门。“这样的组织架构,旨在打破校际壁垒,确立统一的管理制度和考核评价方案,科学统筹教育教学资源。”周唯巍说。

构建共同体盘活师资队伍

记者见到张玲的时候,她正带领学校的物理学科组开展教研活动。2016年,张玲被分到梁溪区知名度不高的山北中学,“当时有点懵,担心没有前辈带,没有发展平台。”但短短4年,张玲已先后获得无锡市基础教育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和省基本功大赛综合二等奖、单项测试第一名,并成为学校物理学科组组长。

山北中学是东林中学教育集团成员校,张玲的成长正得益于集团化办学。该教育集团总校长叶映峰介绍,集团校采取总体策划、分类实施、项目驱动、常规跟进的方式,全面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集团尤其注重“卷入式”培训,让教师在真实的教学现场中,“听、看、问、议、思、写”,自主学习,提升管理和教育教学水平。

以东林中学教育集团为代表,各教育集团都根据成员校具体情况,积极搭建教师成长平台。扬名教育集团要求新录用教师都必须在龙头校工作1年,通过“沉浸式”培训找到职业生涯高起点,同时还为工作不满3年的教师成立“望溪·希望”训练营,实施周课程、月课程、年课程,促进青年教师发展。侨谊教育集团、南长实验教育集团依托“云技术”、大数据等,实行“全学科、广覆盖、强互动”精准教研,促进集团教师教学水平同步提升。

各集团还探索建立师资柔性流动工作制度,从管理干部、学科骨干、青年教师三个层面推进轮岗交流。4年来,全区共有759名教师参与集团内校际间流动,有效促进了学校的均衡发展。教师由“学校人”向“集团人”转变,从整体上提升了各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跑出“加速度”办家门口的好学校

“共享共赢是集团化办学的核心目标,在教育资源重整的背后,我们更加关注学校的内涵发展。”潘鹰表示,优质资源并没有因为品牌扩张而被稀释,成员校的办学特色也没有因为文化移植而被同化。相反,丰富的文化样态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记者了解到,梁溪区各集团校强调优质资源共同分配、教育成果共同分享、大型活动共同参加。南长街教育集团积极构建“儿童大体育圈”,依托成员校已有的体育校本课程,采用“跑校”形式,组织学生参加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连元教育集团通过“走校串班”校际游学活动,组织学生用一周时间走进集团校体验课程、参观交流,以学生视角发现异校独特风景,以此加强学校、班级、学生乃至家长间的交流,有效推动了集团文化深度融合。

在集团教育理念的统领下,各成员校挖掘学校资源,结合自身特色,深化品牌建设,构建“融合+特色”、和而不同、多元并存的集团文化生态。凤翔教育集团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活动、沁园教育集团基于童年游戏项目的STEAM教育课程开发等,都受到师生欢迎和群众认可。

随着集团化办学的深入推进,梁溪教育跑出“加速度”,新学校迅速崛起,老牌学校质量也持续攀升。在2019年全省教育现代化水平监测中该区名列前茅。目前,该区有省基础教育前瞻性教学改革实验项目4个,省中小学生品格提升工程建设项目2个,省小学特色文化建设工程2个,1所学校教研成果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