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学校也是家长的学校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学生的学校也是家长的学校

——以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家庭教育指导实践为例

■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张军武燕

张家港市第一中学作为首批苏州市中小学家庭教育课程化项目学校,早在2014年就组建了“心之舟”心理志愿者服务站,提出了“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进步”的理念,并于2018年建成“银杏林”幸福家长驿站,引入家庭教育指导师机制,旨在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更加专业化、更加富有成效。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扎实推进,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做出了贡献,学校的幸福家长驿站作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点,也成为张家港教育的一张亮丽名片。

以“需求”为导向让家长爱上学习

张家港市第一中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一开始就明确了以“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思路。家庭教育指导不是学校一厢情愿地开展活动,家长迫于无奈地被动接受,而是基于家长的需求顺势而为。不同年级的学生家长,其家庭教育需求既有共性,又有差异。比如,七年级的家长面临的问题是角色、身份的转换,八年级的家长更多的烦恼是青春期孩子的叛逆,九年级的家长焦虑于升学的压力;还有许多共性的问题:网络使用问题、单亲家庭问题、二胎家庭问题、早恋等。

学校广泛收集问题,分析家长的不同需求,找准问题的“病灶”,提供不同类型的教育方案。

1.家长自主学习。

每学期初,学校会发放《苏州家庭教育家长读本》《这样爱你刚刚好》等书籍,并在微信平台设置“悦读”专栏,免费提供上百种电子期刊供家长学习。学校通过家委会组织家长进行自主学习,再利用班级群进行交流研讨。鉴于部分家长有独到的家庭教育经验,学校特别设计了《漂流日记》,引导这部分家长书写自己的家庭教育故事,并把精品文章汇编成册,定期出刊。家长们在传阅时互相启发、互教互学,共同成为智慧型家长。

2.共同需求,共同学习。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分年级召开家长会,邀请专家进行家庭教育讲座;每个月也会安排专题型的专家讲座。一次次的讲座,学理论,学方法,让家长在家庭教育理念上不断更新。

除了年级家长会外,学校还组织召开班级家长会。各班主任在家庭教育指导师的协助下集体备课,形成初步方案,并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个性化修改,力求每一次家长会的内容都让家长入心。以七年级的亲子联席会为例,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平时表现,协商确定各个班级最有潜力的学生。家庭教育指导师按级部要求统一提供家长会模板,由班主任根据自身特点二次备课,明确此次家长会的目的:促进亲子关系,助推学生发展。各个班级将课桌椅围成“圆桌会议”的形式,十名左右的学生及其家长参与,各班具体操作的方式虽然不一样,但核心目的只有一个:进一步帮助家长和学生全面认识各自的优缺点,找准问题,一起想办法、找方法解决问题。

3.小众需求,小团体辅导。

学校把不常见的非共性的家庭教育需求统计出来,开展有针对性的“小团体辅导”,比如“正面管教”“学做好家长”“爱与规则”等成系列的主题团辅,还有一次性的团体辅导。这样的活动,家长有更多的参与感和更深的体验感,因而有更透彻的感悟。

学校本学期主推“爱与规则”系列团体辅导,开设了“用规则守护大爱”“用爱与规则守护家庭”“谢谢你,我爱你”等主题团体辅导活动。

团体心理辅导都有一定的流程,由家庭教育指导师主持开展。

首先是通过游戏的方式破冰,打破家长们的心理隔阂。

其次,家庭教育指导师会综合运用案例研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对话、小组讨论、头脑风暴等方法开展心理辅导,其中,情景模拟是使用频率最高的方式。指导师根据不同的主题设计不同的剧情,家长在规定的时间里以此为脚本,自由分工、即兴创作并演出。活动用真实的生活情境带来真实的体验,促进家长思考,从而对家长今后的行为产生影响。情景的选择都来源于生活,又是家长最感兴趣、最头痛的问题,家长可以迅速进入状态。在对脚本进行再创作时带入自己在生活中的经验、感受和态度,即使是比较内向的家长也都能入戏。家长演的是别人、说的是自己,而看的人也各有各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扮演者还是观演者都有自己的领悟,也会产生改变的愿望。在这样的情形下,家庭教育指导师只要适时引导,就会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最后,每位家长都有一次分享的机会,通常用一句话来概括自己的收获。这样设置的目的,是让团体成员进行彼此之间的再教育,达到相互影响的效果。有思考有争论,更有父母在反思后流下的泪水……

团体辅导活动在家长中产生了良好的口碑。有家长说:“我原来一直认为孩子应该听家长的,今天在活动中我扮演了孩子,当老师让我蹲下去的那一刻,才明白我借着为孩子好的名义做了不少伤害孩子的事情,我一定要成长。”还有的家长说:“通过团体辅导,我和孩子的关系缓和了许多。我终于用平和的态度换来了家庭的和睦,更赢得了孩子的心。谢谢老师!”

除了团体辅导外,学校还提供个体咨询,陪伴家长走出家庭教育的困境。八年级的一位家长王女士,在参加团体辅导活动时崩溃大哭,说明此次活动触动人心,她积压已久的情绪得到宣泄。团体辅导结束后,家庭教育指导师单独与她交流,让她有机会更深入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在老师的陪伴下,王女士发现自己对待孩子充满了指责、抱怨,同时又心怀愧疚,这种强烈又矛盾的情感让孩子无所适从,并与自己渐行渐远。有了这种发现,王女士在老师的帮助下,敞开心扉,正视自己,最终用自己的改变,带来了孩子的改变。

以“专业”为目标狠抓家庭教育团队建设

家庭教育是非常专业的事业。张家港市第一中学在引导家长学习的同时,注重把握学习方法的科学性,让家庭教育始终在正确的轨道上前进。为此,加强家庭教育团队建设就被写进学校工作计划表。

1.组建家庭教育团队。

学校共有苏州市德育带头人2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2名和家庭教育指导师8名,这些老师共同组成家庭教育指导中心。

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的开展、三级(学校、年级、班级)家委会的日常工作,搭建家校合作的桥梁。更重要的是,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这个团队也要不断进行理论学习。近期,该团队正围绕“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开展系列学习,学习成果已经在团体辅导中呈现出来,收效明显。

2.主动整合校外资源。

学校积极整合校外资源,与“林老师”团队、市精神卫生中心、市民政局、社区等组织合作,获得了社会各种优质资源和市文明办、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组成了一个强大的校外专家团队。校外专家团队,不仅为学校家庭教育的发展带来了理论、技术指导,还提供了项目和资金支持,使得学校的家庭教育工作始终科学有序发展。

3.科研促进专业发展。

我校将讲座、沙龙、团体辅导等活动中家庭教育教案、课件、视频等资料收集整理,形成系统的家庭教育课程资源。搜集各班定期出现的家庭教育共性问题,以问题推进家庭教育工作。学校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每学期将积累的案例撰写成论文,推荐到一些家庭教育杂志发表,促进教师在实践、反思、研究中提升自我。

以“服务”为姿态请家长走进学校

学校不仅开展专门的家庭教育辅导,还用多彩的活动将家长请进学校,与孩子们一起成长,共同进步。

1.开展丰富多彩的亲子活动。学校在体育节、读书节、艺术节、爱心义卖、青春仪式等常规活动中,创设各种条件让家长参与其中;在一些传统节日和社会公益性节日来临之际,学校也会举行一些亲子活动,如学校组织学生和家长参与“用行走换书籍”的世界读书日公益活动,既倡导了全民阅读,又提供了亲子互动的机会,让家庭的氛围更加融洽,更加有利于学习型家庭的建设。

2.开发特长鲜明的家长资源。学校特别开展“一中家长讲坛”,每期安排一位家长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学生在贴近生活、增长知识的同时,也更能理解家长的不易。学校还利用家长职业优势,开设了烘焙、舞蹈、足球等社团课程,充分开发家长资源。

3.培育好学上进的家庭氛围。为了激励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学校每年底举办一次“一中好家长”颁奖典礼,评选的主要依据是参与主题讲座和团体辅导的次数以及入选家庭教育案例集的情况等。对热爱学习的家长进行表彰,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作用,让更多的家长相信“父母好好学习,孩子才能天天进步”。当家长把对孩子的过度关注、过度焦虑转移到自身成长上,家庭教育氛围日益改善。

张家港市第一中学会围绕家庭教育课题,继续深入开展研究工作,特别是加强家庭教育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使今后的路越走越坚实。“我们的愿景是做优秀而又专业的家庭教育,成为家庭教育专业领域的试验田、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