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劳动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营养餐﹄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无锡:劳动教育成为学生成长的﹃营养餐﹄

本报见习记者 万娟

摘蚕豆、拔莴笋、种黄瓜……近日,无锡市石塘湾中心小学的师生经历了一次快乐的农作之旅。学校的“葑溪耕读园”占地7亩,园内建有连栋大棚,种植着蔬菜瓜果,在这里学生能感受春播、夏耘、秋收、冬藏的全过程。

石塘湾中心小学是无锡市落实新时代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一个缩影,该市各中小学不断探索创新劳动教育模式,努力让“劳动吃苦”成为学生的“成长营养”。

“在多数学生眼中,劳动课就是一堂用来刺绣、剪纸的娱乐课,学生几乎是玩一堂课。”无锡市新城中学校长王超说,劳动课虽然一直有,但由于没有对应的评价体系,学生和家长都不太重视,如何保证劳动课质量成了最大的难题。新城中学将“散装”的劳动课变成贯穿一学期的系列课程,确保备课有规划,期末有评价等。“以初一年级为例,劳动课主题为烹饪,学校会安排食材、调料、烹饪工具讲解等一系列课程,”王超介绍,“学会做菜只是教学目标之一,增加学生的生活常识储备、具备生活能力才是最终目标。”

将课程基地作为依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积极探索生产劳动、生活劳动和服务劳动三类劳动教育课程的落地落实。“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的框架下,立足校园的真实情景,制定加强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介绍,学校以研创式大任务课程、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课程为主体,通过系列课程落实生产劳动教育。同时,以综合实践活动为载体,通过家校合力开展生活劳动,通过社区志愿服务的形式开展服务劳动,保证每周1节劳动课。“要让学生在具体的劳动体验中,动起来、出力出汗。”唐江澎强调,有了课时的保障,才有劳动教育落实的空间。

“对小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提起他们的劳动兴趣。”无锡市山北中心小学副校长陈海莺介绍,在规定的劳动课外,学校通过家务、班务和志愿活动等多样活动形式调动学生的劳动积极性。该校还将劳动与学生的六年成长结合在一起,让一本《小学生劳动作业单》伴随每名学生六年时光。学生在写下劳动感悟的同时,还会将自己的照片贴在一旁,把《小学生劳动作业单》作为他们的“成长纪念册”。

为了消除家长对劳动课安全性的顾虑,无锡市积余实验学校给一到九年级设置了内容不同的劳动课程,并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该校副校长黄力凡说,除了提前下发问卷,调查学生的喜好情况,学校还将课程计划告知家长,充分利用家委会的平台,上好每一节劳动教育课。

“劳动教育是‘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一环。”无锡市教育局德育处负责人表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精神,做好无锡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施全面规划,除了推进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还要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落实学校劳动教育的时间、场地、课程、师资、活动和评价等。

此外,无锡市还将深化“田间课堂”建设,命名一批“行知大学堂”劳动教育基地,一起研发劳动教育特色项目与课程。据了解,2019年,江阴市教育局与江阴市文明办、关工委等部门联合开展“美丽乡村,田间课堂”青少年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劳动基地)建设活动,截至目前,全市共有华西现代农业示范园、雪峰农业合作社、徐霞客耕耘园等15个劳动教育基地,为全市学生提供校外劳动实践活动平台。近年来,该市涌现出了如长寿实验小学“米娃农学院”、大桥中心小学“匠心筑梦”微行动、璜土中学“田园大学堂”等一批劳动教育特色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