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教育要拥抱变化也要坚守初心
■符春霞
《重新想象学习:互联社会的学习变革》是由格雷厄姆·布朗-马丁及其团队创作出版的,为世界教育创新峰会(WISE)丛书之一。与其说这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部环游全球的教育纪录片。作者团队跨越了5大洲,收集了11个国家的15个案例,记录了32个访谈,以旅行记录、精美图片、人物对话、经典案例等多种形式,为读者呈现了一幅真实而生动的世界教育图景,引发我们对互联社会教育变革的深度思考。
教育在不断变化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在这个不断变化和万物互联的世界,教育不断面临着新的挑战,学习者的需求越来越复杂和多样化。很多人预言,网络教育很快将会替代学校和教师,知识获取的便捷将会大大削弱教育的价值。读完这本书,我们会发现,从全世界的趋势来看,技术
的发展会让教育变得更美好,教育仍将是人们改善生活的最有力工具。主要表现在以下三点:
学习更具个性。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设计开发的社会科学课程游戏,通过手机游戏让学生模拟公民身份,参与社会治理;约旦安曼有一所学校,围绕数学、阿拉伯语、科学、信息和通信技术等六大领域展开,学生通过戏剧表演、视频分享等个性化的方式共享学习过程;英国的“麦凯实验室”、艾萨学院分别通过3D技术和苹果iTunesU软件支持成为个性化的学习中心,每个孩子制订自己的课程计划和内容,不仅学生学业成绩大幅攀升,还大大削减了运营开支……技术的变革改变了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模式,由“教”走向“学”,去标准化、个性化、定制化将会成为未来的学习方式。
评价更为科学。突破评价难题是当前教育改革的关键之一。美国的“复兴学习”是一家基于软件的专业评估公司,每年处理4500万学生学业进度的在线评估,旨在提供相关的学习经验,让学习者保持正确方向,达到各州考试要求。公司通过扫描34万多所参与学校的评估数据,来改进教师的课程计划,以更好地跟踪学生的学业表现。近年来,随着可穿戴设备、语音识别和眼球追踪等技术的运用,可以及时捕捉学生生理和行为数据,获取学生的情感状态和学习注意力数据,挖掘深层次行为数据,为精准的学习支持服务提供依据,弥补教师评价的不足,提升学业测评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教育更加公平。教育是经济上和社会上被边缘化的儿童和成年人摆脱困境、充分参与社会的最有力工具之一。而科技的发展,为身处困境人群也提供了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到2013年年底,“世界阅读者”组织已将80多万本书以电子书的形式分发到9个非洲国家的12000多名儿童手中,惠及众多适龄儿童及家庭。印度的XSEED项目服务于50万名儿童,与4万名教师合作,除了服务于特权阶层外,更服务于印度中下阶层的学校,使原本没有机会接受优质教育的平民儿童得到了提升,尤其是在英语口语技能方面。慕课、TED等网络课程的广泛开发和运用,使普通人也能迈进哈佛、牛津等世界著名大学的殿堂,享受最优质的学习资源。
教育也要坚守初心
书中有一则人物访谈让我印象深刻,访谈对象是少年黑客杰克·戴维斯。2011年,18岁的杰克在伦敦的家中被捕,被指控多项罪名,包括合谋使用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英国有组织犯罪重案局网站。从访谈中我们可以发现,杰克缺乏基本的是非观和价值观,对自己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及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毫无愧疚之心,认为只不过是炫技和恶作剧。
不可否认,技术进步给学校教育带来了诸多便利,引发了教育的深刻变革。但教育是复杂的,技术不管怎么发展,都不可能完全代替教师。在拥抱变化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犯唯技术论、唯工具论的错误,还是要始终牢记人是教育的基本尺度,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发展,要坚守教育的初心,守护人性的真善美。
教师是永远的学习者
未来的教育,一些机械性、重复性、有标准答案的工作将被人工智能替代,如改卷、批作业等。但不管科技如何进步,作为一种教与学相辅相成的教学活动,由于充满创造性及人文关怀,将始终拥有人工智能所无法逾越的优势。
未来的教师要做什么事呢?教师要真正回归到教育的本原上去,这对教师而言,意味着更高的能力要求。一是更复杂的知识传授,是对知识综合性的运用;二是更加富有情感,是以情感的交流和切身体验作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三是更加富有创造性和艺术性,成为学生情感、道德、美好想象最适合的对话者。正如书中所说:教师应当是模范的学习者,教师始终是技术变革的核心。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各方面的素质,以适应高度现代化的教育新形势。
始终惟一,时乃日新。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使技术支持下的未来学习正在走入新常态,我们曾经想象中的美好事物正逐渐成为现实。面向未来,教育要敢于拥抱变化;回望来路,教育依然要传承美好、坚守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