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线上教学语言的四大特质
■南京市六合区教师发展中心 杨开封
ˋ
众所周知,良好的教学语言是教师必备的素养之一。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当教师的人,绝无例外地要学好语言,这样才能做好教育工作和教学工作。教师只有掌握语言的艺术,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引导学生走进富丽堂皇的知识殿堂。
在抗疫期间,广大教师积极响应教育部门“停课不停学”“离校不离教”的号召,掀起了线上教学的热潮。然而,部分教师习惯于按部就班,只会干巴巴地讲述和灌输,导致线上课堂枯燥无味,学生学得无趣。
笔者认为,线上教学不同于线下课堂的集体授课,具有自身的特殊性。仅就线上教学的语言来说,除了要达到规范、科学、准确等基本要求,还应具有一定的特质。在相对封闭、缺少督促的学习环境中,师生、生生间的情感交互并不畅通。尤其面对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点要求教师必须更加循循善诱,教学语言更加生动形象、通俗易懂。那么,线上教学语言到底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
表述规范 科学凝练
线上教学虽然不是发生在实际的课堂之中,但教师的语言表述不能随意。教师应杜绝方言土语,不读错字音,不说病句,保证语言的准确与规范。同时,要注意语言的简明扼要,口头语要少,尽量不要讲“是不是”“对不对”这类无用的话;要少讲长句,少绕弯子,尽可能把深奥、抽象的内容讲得直观可感、可辨能识。具体到一堂课来说,导入阶段的语言要简洁,力求少而精,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讲授阶段的语言要精细,描述事物或情感要更加直观;一次连续的讲解,不应超过5分钟,讲解须围绕要领,做到慢、细、实;总结阶段的语言要更加凝练,做到只用两三句话就能画龙点睛,发人深省。一言以蔽之,线上课堂教学的语言要努力做到“凤头、猪肚、豹尾”。
注重启发 因势利导
富有启发性的语言能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促使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达到一种全身心投入的愉悦状态。线上授课不是说课,不是播音,更不是作讲座,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思维,因势利导地让他们理解文章表达的情感。如果教师只讲不问,学生便会只听不想。换句话说,教师不善于“启”,自然难有学生的“发”。例如,有位教师在讲授《小石潭记》时,并没有直接说出这篇文章的写景特点是情景交融、景中传情,而是引导学生去欣赏文中的景致。学生通过教师的启发,在赏析文本的过程中,意识到小石潭的曲径通幽、游鱼的悠然自得、潭水的空明透彻、环境的清冷幽寂等,都不是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融入了作者的复杂情感。此时,教师再出示柳宗元被贬永州的背景经历,学生很快便能感知到“一切景语皆情语”,文中的景物变化与作者的苦闷心情有关,从而真正理解《小石潭记》情景交融、景中传情的写作特点。
创设情境 加深感悟
线上教学需要教师借助语言创设情境。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更容易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跟着教师的节奏走,从而更好地学习知识、了解方法、掌握技能。在一节讲授《卖炭翁》的线上教学课上,为了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主旨名句,教师在课堂提问环节并没有设置常规问题,而是以拼音代替诗句中原有的“愿”字,将诗句用“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yuan天寒”这样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愿”和“怨”两个字中去猜想、比较、选择、领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通过讲述自己的选择理由,自然而然地领会了作品的主题和作者的用心,深刻感受到了诗歌语言的魅力。
融入情感 善于激励
线上学习的环境相对独立。因为缺少必要督促和情感融入,学生更容易产生失落感和疲劳感。所以,在进行线上教学时,教师要投入更多的情感。教师要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努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的学习自信,并助其提高自我约束力。例如,一位教师出示一道难题后,故意说道:“刚才别的班任课老师说,这道题我们班的学生肯定做不出来,我不服气,你们服不服气?”一时间群情激昂。教师的这句话为学生专注听讲营造了氛围。再例如,一位教师在线上教授新冠肺炎防治的知识时,设计了这样一段导语:“一位美国的教授说过,中国其实是免疫学的故乡。那么,我们就都是免疫学的传人呀!因此,第一,我们不应该害怕;第二,通过学习,我们一定能控制疫情,战胜疫情!”一席话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都激发出来了。
总之,线上教学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教学语言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源于教师平时的反复锤炼和课前的精心准备。只有坚持学生立场,努力锤炼教学语言,使之更加科学、生动、鲜活,富有启发性和感染力,我们的课堂才能吸引学生,才能为学生的成长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