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滨海县淤尖实验学校 朱青山
农村留守儿童父母长年在外,主要依靠祖辈或其他亲属照顾日常生活,情感上缺乏父母的关爱,行为上缺乏父母的监督,在学习、思想、行为等方面容易发生偏差。因此,笔者认为,农村学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促进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发挥学校主导作用。学校是主阵地,教师是主力军。各级农村学校要积极营造“校园、家园、乐园”式的育人环境,给农村留守儿童以亲人般的关爱、家庭般的温馨。留守儿童的情感波动性较大,比较敏感,他们需要关心、理解和尊重。我校开设了“悄悄话信箱”,建起了“心灵的驿站”,解决了留守儿童无人倾诉、无处倾诉的问题。教师还与留守儿童“结对子”,帮助他们解开心灵的“疙瘩”。学校还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加活动,让他们融入集体中,消除他们的孤独感、自卑感,让他们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与关爱,减少教育的断层与真空。学校还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校园心理剧表演、关爱留守学生的主题班队会和课外文艺科技比赛等活动,让留守儿童在教育活动中增强自信、增长知识、增加才干、增进友谊,引导他们在人格上做到自尊、生活中学会自立、独处时做到自律、成长中力求自强。
家校联动形成合力。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要不断提高家校互动水平,共同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难题。要努力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充分利用春节、农忙等外来务工人员返回家乡的契机,组织好线上线下的家长学校,倡导科学育人,鼓励家长加强亲子互动,多打亲情电话,多写亲子书信。要建立家庭联系卡,通过打电话给父母、写联系卡向监护人反馈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向家长反映孩子的学习情况和思想动态,做到联动教育。要针对留守儿童的成长变化,及时与家长沟通联系,同家长一起制订留守儿童成长的计划和方案,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学校应在生活困难的留守儿童中确立重点帮扶对象,和教师结成对子,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我校深入开展关爱留守儿童帮扶活动,要求党员教师与留守儿童建立“一助一”结对帮扶,认真做好每月一次的谈心活动,并做好记录,掌握留守儿童的思想动态。建立健全家校联系制度,要求班主任老师期初、期中、期末对留守儿童进行家访,了解留守儿童的在家情况,定期与监护人交流,及时反馈留守儿童的情况。我校还努力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监护人的培训制度,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等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进行教育培训,提高他们教育孩子的水平。教师每月指导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或通话一次,增强他们与父母的情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