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智慧在手指间延伸

这已经是最后一期了哦!

我知道了
上一期 下一期

内容详情
返回该版首页

让智慧在手指间延伸

■南通市城中小学 沈蓉

劳动教育具有教化价值,在青少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还有益于学生精神生活臻于完善。目前,劳动教育普遍存在被边缘化的现象,这往往是由教育者的理解偏差所致。我们追求的“新劳动教育”,就是要引领孩子们在进行劳动的过程中,走进自然,贴近生活,实现身体“在场”,获取积极体验,达致身心解放;在劳动中逐渐生成自我价值,确立自我意识,为今后的美好生活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我们尝试将“新劳动教育”与日常学习、传统节日和职业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在学习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的同时,通过劳动实践体验,培养劳动观念,磨炼意志品质,在“五育并举”的大背景下,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长技,以劳强体,以劳益美,以劳创新,培养学生多元能力,促进生命成长,切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路径之一:

“新劳动教育”与日常学习相结合

在我校,“38分钟课堂”无人不晓,我们有一个硬性规定:教师在上课前一分钟必须关注学生书本、文具整理了没有,上课最后一分钟要提醒学生整理书本、文具,并做好下节课的准备。

我们还积极开展书包“瘦身”行动,对不常用的书籍及用品,要求学生每天收纳、整理,放置课桌内或家中,学校定期检查、评比。“瘦身”后,孩子们的书包比之前减轻六成左右。“瘦”去的是繁重的作业训练、凌乱的书籍堆放,生成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惬意的心灵体验。

生活整理是我校“新劳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它突出好习惯的养成,突出从生活小事做起,突出“先扫一屋”,从如何摆放文具到如何整理日常用品,从教室内到操场上,从学校到家庭,从作业整理到思维厘清,孩子们日有所进,悄然实现着内心体验与行为方式的良善质变。

路径之二:

“新劳动教育”与传统节日相结合

为了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我校将传统节日和劳动相结合,开发了“厨房小当家”课程,让孩子们在体验式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劳动的快乐与美好;在真实、生动的学习情境中,发展素质,陶冶人格。

一年级学生学习制作蔬菜瓜果拼盘,认识常见的蔬菜瓜果,会清洗瓜果蔬菜;二年级学生学习搓汤圆,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魅力;三年级学生学习炒鸡蛋、炖蛋,学习用鸡蛋制作简单而又实用的菜;四年级学生学习包馄饨、饺子,感受两种不同面食的制作方法;五年级学生学习包粽子,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六年级学生跟父母学1-2样特色菜,父母不在家时,自己可以给自己或家人做饭。

学校以各类传统节日为教育契机,开展“新劳动教育”。端午节前,五年级召开家长会。当天上午,学校组织亲子包粽子体验活动。孩子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学,一边包,不亦乐乎。晶莹浑润的糯米、香气四溢的粽叶、色泽鲜艳的红枣……顷刻间化为一个个各式各样绿莹莹的粽子。虽然包出来的粽子还不那么漂亮,但这是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小小的粽子里包出了大大的爱。

路径之三:

“新劳动教育”与职业体验相结合

我们组织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社会责任感为着眼点,通过参与不同职业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劳动兴趣,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养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学校和十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关系,首次开通网上报名通道,六年级学生打破原有班级建制,自主选择,自由组合,在专业的职业体验中心,在专业的师资指导下,浸润式体验各种不同的职业劳动。在职业体验中,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明白“生活靠劳动创造,人生也要靠劳动创造”,不管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都能创造幸福生活的深刻道理。

以“我是小小收银员”职业体验活动为例。二(2)班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文峰城市广场千家惠超市,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活动设置理货员、收银员等岗位,48个小朋友分成2组,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岗位。小收银员们认真帮顾客扫码结账,细心地将顾客选购的商品分别装袋,方便顾客提拿。这项看似简单的工作,让学生们觉得既新鲜又神奇。理货员工作看似简单,其实并不容易。小理货员们需要把别人乱放的商品归整好,将坏掉的蔬果挑出来。小理货员们不怕脏,不怕累,仔细挑拣烂叶,认真擦拭蔬果,整齐摆放商品。通过理货,大家了解了理货员的工作特点,懂得了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