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详情
创新德育课程 坚守育人阵地
——东台市唐洋镇中学“疫中育人”侧记
■通讯员 崔海荣 张亚琴 张蓉蓉 高俊芳
东台市唐洋镇中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初中。学校历来重视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是盐城地区有影响力的高品质农村初中之一。疫情期间,学校根据教育部门“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的要求,通过多种方式创新德育课程,坚守育人阵地,坚持强基固本。
保障育人最优化
“思想通,事事通;思想工作抓上手,各项工作都顺手。”校长姚长进在全校疫情防控视频会议上如是说。学校通过线上年级会、主题班会、升旗仪式等活动,宣讲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的抗疫行动,讴歌医者仁心,宣讲防疫知识。同时,学校通过制订相应的规章制度和多样评价方法,让“疫中育人”有据可依、有章可循。
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是重中之重。从“面对面”到“屏对屏”,这对广大教师,尤其是年龄普遍偏大的农村教师而言,是一个挑战。为了帮助教师尽快转换角色、掌握线上教学技巧,实现教学效益最大化,学校主要从两个方面采取了有力措施。首先,“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了确保网课正常进行,避免教师因设备问题而影响教学效果,学校紧急添置了一批摄像头,并连夜调试一体机,一一送到教师家中,保证硬件配备到位。学校还安排信息技术教师在线上开展集中培训,就各种网课教学设备的特性、红烛电子教鞭的妙用、钉钉直播教学的注意事项等进行详细讲解和现场答疑。课后,信息技术教师将操作流程制作成通俗易懂的课件,发给每一个教师。学校领导、骨干教师带头学习,对有困难的教师实行一对一帮扶,确保每个教师都能熟练掌握和使用直播教学技术。其次,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网课教学更需如此。学校安排各年级备课组长牵头,召集本组成员,线上商讨教学内容,调整教学节奏,分享教学资源。备课组还每周进行教学检测和反馈,为后续教学提供有力保障。经过一段时间的线上教学实践,屏幕前的“教师主播”们制作的课件精美了,对学生的称呼亲切了,遣词精当了,教学效果更好了……事实证明,突如其来的疫情,带来了新的教学方式,也催生了新的育人理念。“教师主播”们不断思考如何让线上课堂更具张力,以使“疫中育人”最优化,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我转型和提升。
上好居家思政课
抗击疫情是一场“全民战斗”,对全校师生而言,更是一次特殊的精神洗礼,是一堂生动的居家思政课。为了上好这堂“思政课”,学校通过开展征文、摄影、学唱抗疫歌曲等活动,传递真情,鼓舞人心。
学校发起的抗击疫情主题征文活动,得到了全体学生的积极响应。他们在作品中展现了全国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共同战“疫”的精神风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讴歌了时代先锋们的无私奉献精神。学校每天通过微信公众号发布优秀作品,并推荐参加省级教育媒体举办的抗疫主题征文竞赛。征文活动引导学生在特殊时期关注并反思社会、自然、家庭及自身,潜移默化地帮助他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取得了良好的育人效果。
在三月春暖花开之时,学校还向居家的学生送去了一封倡议书,倡议大家参与“寻找春天”的活动。学生纷纷打开自己的“慧眼”,去寻找灼灼桃花、萋萋芳草、盈盈柳枝……同时拍下一幅幅春天的“彩绘”,发到“班级群”共享。在寻找春天的过程中,他们渐渐体会到自然的多彩、生命的蓬勃,懂得了冬天和疫情必将过去,春天和生机必定到来。此外,为了使学生直观感受“逆行者”的风采与精神,学校还精心剪辑了抗击疫情的公益MV,利用每天下午的大课间进行播放。学校举办的这些活动,让学生能够日有所得、日有所进,帮助他们陶冶了情操、提高了思想认识。
打造温暖家校链
学习缺书,关爱缺位,是一些农村学生在疫情期间普遍存在的难题。为了帮助学生解决难题,学校组织教师走进学生家庭,做实家校沟通,做细育人环节。
二月正是疫情确诊人数逼近峰值的时期,为了增强群众抗击疫情的信心,让居家学习的学生人人有书可用,学校党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送书到村”。志愿者们佩戴党徽,身着志愿服,打包了630多套新书,驱车将书籍送达每一个学生所在的行政村。
历经了一个多月的线上教学后,为了检查教学效果,学校组织教师到村到组,深入走访,登门察看学生居家学习的实际情况。调查之后,学校发现大多数学生能认真上好网课,一心一意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但仍有部分学生视线上学习为儿戏,沉迷于游戏、聊天。在家访中,教师了解到,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着一个特殊的家庭。这些孩子,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有的父母一方智力不全,更多的是父母在外务工的留守儿童。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们发挥了积极作用,采取线下与留守儿童谈心,线上进行思想引导的方式,努力不让一个学生掉队。已经56岁的徐春桥老师,利用周末,对全班37个学生做到了人人走访到户。周建荣老师数次到一名打游戏成瘾的学生家中,与他促膝谈心。每一次“线上家访”,每一次到户走访,都为促进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打造温暖的家校链起到了重要作用。学校将爱与阳光洒向每一个学生,也将德育之花深深扎根在他们的心田。
落实“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认为,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不能只把读书当成教育的本身,以为读书之外无教育。作为一所农村初中,学校一直认真践行这一理念。疫情期间,除了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学校也格外重视学生居家期间的生活教育。为了培养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认知,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劳动能力,学校组织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厨艺达人秀”居家劳动实践活动。在家长的指导下,学生进入厨房,自己选材、择洗、烹饪,做出了青椒虾仁、土豆烧肉、番茄炒鸡蛋等一道道色香味俱全的菜肴。他们兴致盎然地在班级群和学校群里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俨然一个个“小厨神”。而他们也在劳动中发现,原来习以为常的一日三餐是那么烦琐,需要付出辛勤的劳动。通过这次活动,学生不但牢固树立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也体谅了父母的辛苦,深深懂得了什么是无私的爱。活动过后,家长们纷纷反映,孩子懂事了,不再认为坐等一日三餐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有的学生还会主动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学校倡导的居家劳动教育,既增进了亲子之情,又培养了学生的感恩意识,彰显了教育意义,提升了育人效果。